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大师的“泊头鸭梨”情结(何香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1日15:56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何香久

  胡适:“天津梨子真新鲜”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写过一首题为《除夕》的白话诗,刊发在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那是一首颇具幽默兴味的诗:

  除夕过了六七日,忽然有人来讨除夕诗。除夕一去不复返,

  如今回想未免已太迟。那天孟和请我吃年饭,记不清楚几只碗。

  但记海参银鱼下饺子,听说这是北方的习惯。饭后浓茶水果助谈天,天津梨子真新鲜。

  吾乡雪梨岂不好?

  比起他来不值钱。

  若问谈的什么事,

  这个更不容易记。

  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欧,这本戏和那本戏。

  吃完梨子喝完茶,

  夜深风冷独回家。

  回家写了一封除夕信,预备明天寄与他。

  这首诗中,胡博士谈他那年的除夕印象,社会学家陶孟和先生请他吃年饭,吃的什么菜,几碟几碗记不清了,记忆最深的却是饭后的水果——“天津梨子”。要知道能在冬天吃到新鲜的梨,在那个年代不能不算是件“新鲜”事,况且是久有盛名的“天津梨子”。

  “天津梨子”者,泊头鸭梨也。泊头原本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小小码头,虽有好物产,却很难以其地名之。旧时天津卫果品市场上广受追捧的梨,即是泊头鸭梨。卖到京城,亦以“天津梨”名之。后来因在天津口岸出口,成为地标性产品,而故有“天津鸭梨”之称。上世纪五十年代,“天津鸭梨”的商标驰名国际市场,畅销东南亚、中东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称谓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世纪以来,得益于国家原产地保护政策,又因泊头既作为工业重镇、“铸造之乡”,又是中国“鸭梨之乡”,而名声鹊起,泊头鸭梨乃得正名。

  泊头鸭梨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这一带就开始了以鸭梨为主的果树栽培。“泊头”也因隋炀帝出游在此泊船上岸观赏梨花而得名。至于鸭梨之命名,则是因其倒卵形的果实顶部有鸭头状凸起,如此而已。一般鸭梨果皮黄绿色,贮藏后呈淡黄色,也称水晶鸭梨或水晶梨,皮薄肉细汁多,能润肺祛痰,是果中佳品,最受人青睐。

  胡适尝了泊头鸭梨,因此勾起了怀乡情绪,想起了家乡安徽绩溪的“雪梨”。要说这安徽雪梨,也是一方名品,皖地素有“临泉生姜,徽州雪梨”之说,雪梨与三潭枇杷、黄山贡菊、黄山毛峰茶、太平猴魁茶等并称黄山名产。胡适认为他老家的雪梨虽然也很不错,但要同这“天津梨子”比起来,就“不值钱”了。

  王蒙:“泊头大型梨”

  2008年3月,梨花盛开的季节,泊头市人民政府举办梨园文学笔会,著名作家王蒙应邀出席,到了泊头。

  参加笔会的还有北京和省会来的很多著名作家、诗人,大家在宾馆院子里等候乘车,去看梨花,突然,王蒙先生指着挂在宾馆大门口的会标,喃喃读出声来:“泊头大型梨——”

  我一愣,抬头看了一下会标,乐了,原来会标上写的是“泊头大型梨园文学笔会”,王蒙先生这个幽默的断句也引出大家一片会心的笑声。

  看梨花在齐桥,那是泊头鸭梨的主产区。其时,泊头市梨树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齐桥一镇,占去大半风光。

  正是盛花期,梨花如云似雪,铺天盖地,用“怒放”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大团大团的花簇抱住枝干,甚至连绿叶也只好在花的背景上淡出了。那娇柔的花朵一旦形成磅礴的阵势,就仿佛具有了雷霆万钧的力量,它们血脉贲张地向天地间蓬勃着自己的生命动能,宣布着对春天的占领。从树间挤过来的薰风,也挟裹着浓浓的香气。置身其间,如同畅游在涌动的花海、花潮之中。王蒙先生戴了一条红围巾,在万树银花中显得十分鲜艳夺目。原来这条红围巾是细心的摄影家王少华先生专门为他准备的。

  王蒙先生那天兴致极高,陶然忘情,像个孩子。

  王蒙先生的家乡,就在与泊头比邻的南皮县。他是醉在浓浓的乡情里了。

  虽然是在梨花月令,但大家还是品尝到了泊头梨。现代的保鲜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让贮存的梨如刚下树时一般新鲜,经过技术改良,泊头鸭梨的口味大大改观。而且,大家也真正欣赏到了“泊头大型梨”——经过精心培育的“丰水梨”,通常一只斤把重,个儿大的竟有柚子一般大小,果肉却十分细嫩,汁水尤多,爽口浓甜。大家一片赞扬声,皆谓“泊头大型梨,其名不虚也!”

  或许,真正的“泊头大型梨”,不见得是特指某个大果型的品种,也不见得是泊头大街上那个象征中国鸭梨之乡的“大型梨”雕塑,而是地方政府大农业语境下的大梨业观念。泊头市在发展梨业上用的是大思路、大手笔,所以泊头梨才有了大市场——不仅享誉全国,而且走向了更博大的世界。当然,让泊头梨真正“大型”起来的,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它风韵独特的文化底蕴。

  之后,在梨花绽放的季节,王蒙先生又数次来过泊头。在这无言的大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那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大喜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