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最慢的是活着(赵瑜)

刘照进其人其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16日10:33 来源:文学报 赵瑜
刘照进 刘照进

  某次,在茶馆,和朋友三两个人闲话,夜深,有了些孤独感,突然想起刘照进。就说起他这个人。照进写散文,散而不乱,一如他的为人。他总是长于人情世故中最为细微的观察。他是个有趣的人。趣味如下:

  一次是在鲁院宿舍里,我去他的房间,他正安静坐着,抽烟,浓烈的样子。问他在忙什么,他突然说:我想老婆了。

  我当场笑倒,一边骂他没有出息,一边又隐隐觉得受了道德的烘烤,暖暖的,有说不出的纯洁感。说到底,我在笑话他的孩子气。

  还有一句,是在从山西返回北京的火车上,我吃零食,并和四周的人吹牛我多么单纯。在火车上,人大都容易幼稚的,我坚信这一点。果然,照进帮助了我,他在我们说话热闹的时候,沉默在侧,问他,他突然说,我很孤独。

  天呐,他为何总说出哲学般的人生答案。

  关于生活的孤独感,或哲学,在他的散文集《陶或易碎的片段》一书里,多有切片式展览。比如《暗示》一文的开头部分,他写道:“相对于短暂的个体生命而言,死亡显得更为恒久、冷静、隐匿。一座孤独的坟茔总是闭口无言,任凭岁月的野草在头顶疯长,在时间深处带给人缠绵的哀思和无尽怀念。一切抵达预示着新的开始,死亡留给我们的窥探总是不可言说。”

  照进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里生活。贵州沿河,这名字有些失真。第一次听闻,老觉得像个假钱似的,要反复确认。在鲁迅文学院,我和照进住对面,吃苹果的间隙会跑到他房间里,看看他在看什么书,等着苹果吃完了,讨论一段人生,再回到我的房间里。大抵就是如此亲密。

  他的散文写了活着的样态,旧时的,缓慢的,让人留恋却又不能留住的。应了那书的名字,陶,粗糙且底层的生活正渐渐被细腻的瓷代替。而城市生活不就是一片易碎的陶瓷吗。

  在散文集 《陶或易碎的片段》里,他不止一次泊在孤独里,找不到倾诉的人。在《散落的碎屑》一文里,他写对一种原生态民歌遗失的怀念:“曾经以为那些野生的民歌会停留于我生命的某些场景,成为寂寞时与之怀旧叙谈的邻居,至少,能够成为我身边暗香残留的某些恍惚的影子。事实并非如此。摆满柜台的‘经典民歌’带着虚假的身份,它们的灿烂笑容同样令人生疑。而离我最近的 ‘民歌手’—一位文化馆的退休老头,他唱的《望牛山歌》 也总是被当作招待客宾的果品。像事先灌制的唱片,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播放,充满复制和雕饰。在灯光朦胧的舞台,民歌,远离了牛羊、牧草、山川、河流、阳光、风雨,直抵生活的部分已被连根拔起。”

  我喜欢照进写烧陶人的片段,还有对乡村社会的反思。这些内容都是慢的,并无曲折离奇的内容,只是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描摩,却有着写作者自己的体温。

  散文写作讲究文字的美感,但若只是修辞比赛,则成了文字化装术。照进的散文像一堆堆在乡村的柴禾,原生态,有态度,却又可以生出温暖的火光来。

  如果非要说一句文如其人的话,那么,和照进相处,有一种愉悦几乎是被烘烤出来的。

  他并不善言辞,即使是他遇到了困难的时候,问他,也多是三两句。仿佛,他天生不喜欢将自己的生活添油加醋描述给别人听。

  可是写作的人,写下就是修饰,就是挑拣。

  照进选择了生活的慢镜头,他在乡村生活多年,做过教师,县报社的记者。那些和着泥泞一起吞咽的日子,成就了他丰富的内心。

  说到底,我们写作,表达的,不过是内心累积的识见与判断。照进在散文里,用几近特写的镜头写下了他的个人史。

  我们两个一起去小饭馆吃饭时说的那些话都飘远了,一想到照进,我总能想到他突然说的那句“我很孤独”。写作者在精神活动的时候,永远是孤独的个体,也正是因为这孤独,感官变得敏感,门开得也更广阔。那么,下笔写作的时候,也才能用思想的火将灰尘烧成陶,将心事烧成陶,将那些易碎的片段呢,不如也烧成陶好了。

  陶。粗糙,总有一种乡村口音。就像刘照进,或者我,不论在城市生活多久,都不能抹掉声音里属于老家雨后在泥泞里走路的声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