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梁晓声想教孩子们写作文(路艳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9日09:36 来源:北京日报 路艳霞

  知名作家专为中小学生写新书,传播人文观念

  梁晓声想教孩子们写作文

  今年春天,64岁的梁晓声似乎迎来了“小宇宙爆发”。小说《返城年代》出来了,转型之作《懦者》也出版了,而另一本言论合集《中国人,你缺了什么》同样引发读者关注,新书《忐忑的中国人》下月也将面世。梁晓声变得格外忙碌,“我像小狗一样被出版社到处拉来拉去搞活动,而写作还在那里,编辑还在催着。”外人根本料想不到,编辑催着他写的,是两本小书,主题只有一个:教中小学生写作文。

  这两本作文书,一本大约十万字,是面向小学生的,另一本面向中学生的要略长一些,大约十二三万字。“这是我相当长时间以来一直想写,也是写起来比较麻烦的两本书。”梁晓声尤其担心给小学生写的这本,“我的话语是有不适合性的,就是说我用成人话语写作已经时间太长了。”

  但他还是决意要写。“我们对作文的理解始终是个极大的误区。”梁晓声批评说,尤其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只把作文看做分数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学生数理化成绩优秀一定被称为智商高;如果英语好,一定被视为有语言特长;而大家对作文的要求,从老师到家长再到学生,都是最低等的要求。”

  长期忽视作文的结果显而易见,梁晓声冒着得罪人的风险说:“我接触了很多青年和不少科技工作者,大部分人在我看来都是半脑人。”他觉得,人类智慧一定是由理性思维的脑区功能、记忆思维的脑区功能和感性思维的脑区功能组成,“感性脑区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人,几乎很难成为创新型人才,他只能成为科技领域的熟练工作者。”

  梁晓声很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补上这一课。他说,教孩子们写作文并不是要教什么技巧,让他们获得好分数,或者通过写好作文将来成个什么作家,他更想把自己对人文教育的常年思考融合进去。“写作文这件事,其实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的一件事。而这个过程我认为也是人文自我教育最好的方式。”

  在书中,梁晓声会通过选取一些经典小说或者真实故事案例,给孩子们制造续写的机会,从而发掘深藏在孩子们内心中的人文情怀。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木木》,其中写到了农奴盖拉辛养的小狗木木,咬了女地主的裙子,女地主指令他把木木处理掉,农奴把木木脖子拴上了石头,然后沉入湖底。

  尽管屠格涅夫是想写农奴制的残酷,但梁晓声说,他从小就为小狗木木的命运难过。当上大学老师之后,他总在想,是否小说既能保留深刻性,又能为人物注入人性的希望和暖意,因此他更愿意引导孩子们写出故事的另外几个结局,“比如我曾经想过,一无所有的农奴从此带着木木到处打工等等。”

  除此之外,梁晓声还想让孩子们过把电影导演的瘾。他一直以为,一首唐诗就是一个最短的电影桥段。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是电影中的静画面,有颜色,有声音。当“一行白鹭上青天”场景出现时,画面变成动感了,镜头可以仰拍。“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唐诗宋词练习分镜头了。”梁晓声迫切地说。

  在别人眼里,梁晓声的想法或许看上去有些可笑,但他自己并不在乎。“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人文观念像种牛痘一样,从小种在孩子们身上。”或许在他看来,这才是写作文这件事真正有意义的地方。

  新闻延伸

  “我从不控诉‘上山下乡’”

  《返城年代》出版后,梁晓声曾对外声称,这是他“知青文学”的封笔之作。在接受采访时,他又一次对此予以肯定,同时表明了自己坚持已久的态度:“很多人以为‘上山下乡’让我们受了苦,但我极度嫌恶这个说法,我本人从不控诉‘上山下乡’。”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到历史的端点,展现那一段真实的岁月。”梁晓声说,这才是他动笔创作《返城年代》的初衷。在他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革”岁月在中国的文艺创作中越来越模糊了,自省和反思也中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责任去重新呈现那段历史,告诉人们,绝不可以走回头路。”

  此前,梁晓声也曾多次宣布封笔“知青文学”。1985年发表了《雪城》后,他就不再打算写知青题材了。但是到了1994年,又有人约他写了《年轮》。之后,他认定《年轮》绝对是“知青文学”的最后一部,但前年他还是应约写了《知青》。“《年轮》和《知青》都是约稿之作,也是说服下的产物。”他这样解释。

  但他坚信,《返城年代》一定是他的“知青文学”封笔之作,甚至在今后,“知青”这两个字都不会出现在其笔下。“因为我个人觉得‘知青’使我不经意间背上了写作责任,这一路写过来,我已经对得起‘知青’这两个字了,接下来该由别人再去做一些了。”

  在坚决封笔的同时,他表明,自己创作“知青文学”,并不是为了控诉什么,他觉得自己写的只是人,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知青只不过是符号。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态度:“我不是像镜子一样去照生活,那样得拿多大的镜子照才行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