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莫让评奖变成“评先进”(许民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3日10:50 来源:河北日报 许民彤

  作家阿来近日在媒体上怒批国内文学评奖乱象:“国内有的文学奖项到后来都不是在评作品了,有点像在评先进……一次得奖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大家就可以拿着证书去评职称、调工资了。这样的文学奖对个人有好处,对文学却是一种伤害。”

  的确,近年来不断有作家、评论家和读者对文学评奖提出质疑和批评,如有作家直接在博客中指出:“某人的奖是通过什么关系拿到的,某人又在评委身上花了多少银子……”一些评论家担忧文学评奖会变成人情的游戏、资本的游戏、娱乐的游戏,他们希望文学评奖能够重铸文学的荣誉和担当,在广大读者和作家的心中树立起文学的尊严。

  这真实地反映出如今的文学评奖活动受制约的场外因素越来越多,商业的、舆论的、圈子的力量左右着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评价,最终导致了文学评奖成了“评先进”的现象。其表现,一是滥,时常见诸文化媒体报道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文学奖”,究竟有多少?其影响力如何?文坛上或读者恐怕没有多少人去关心和关注;其二是“圈子”,或者是评奖者就是获奖者,或者是奖项总是颁给那些熟面孔和“圈内人”,小团体性质、垄断、“自助餐”特征十分明显;其三是,因为文学评奖原则和评奖标准的缺失,评奖机制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一些水平不高的作品屡屡获奖引发争议,这导致了文学评奖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

  这种文学评奖的“自助餐”味道只有参加者才知道,那些为了文学而耕耘的人显然无法享受。因为种种非文学的因素干扰了文学奖的评选。由此出现的怪象就是,所谓“文学奖”不是为文学而设立的,相反,是为了金钱和权力。

  文学评奖变成“评先进”,表明了文学写作成了为获奖而生、为获奖而死的“痛”。这当然与如今消费主义的话语环境有关,但商业利益对文学评奖的侵蚀,却反映了部分作家迎合的结果、部分部门操纵的印痕。泛滥的文学评奖不仅没有造就文学繁荣,反而却诱导了某些作家创作动机变质,将一些作家变成了瞄准大奖的文学侏儒。

  由此,又引起我们对文学评奖和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记得作家张炜曾说,“文学奖和文学一样,要一起经历时间的检验。只有行业里的傻子才会为某个奖赏去奋斗且沾沾自喜。心灵之业如果变成了摸彩和体育赛事一类的东西,那就太廉价了。文学的个人性与深邃性是与生俱来的,它不是热热闹闹的比赛,而需要在深沉的阅读中去领悟,需要在时间里浸泡。”

  的确,世界上设立的文学大奖不在少数,那些文学大奖的获得者,他们文学写作的初衷和本意绝非是为了获得文学奖,而且一些获得了文学大奖的作家在意识当中,对用文学奖来衡量文学价值是充满怀疑的,这就更不用说有些作家为了文学的平等自由和灵魂的自由精神而拒绝、放弃某些文学大奖的情况了。文学写作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人对于自身“存在”处境的自觉,以及他出于这种自觉而进行的反思和表达,人的这种自觉程度越高,反思的能力越强,表达的冲动越大,文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就越大。在这个灵魂探索的过程里,思想的内涵和美学的品位则逐渐萌芽、摸索、发展成型。所以,只有自由的精神流露才能产生真正伟大的作品。如果文学受到权力、利益和欲望的制约,那么就会限定文学写作的目的,扼杀了作家自由的创作精神,也就很难从中产生真正的文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