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严肃文学的人性共鸣(刘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6日11:10 来源:北京晨报 刘婷

  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观察

  严肃文学的人性共鸣

  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本周在海口落下帷幕。作为一年一度国内书业最重要的展会之一,今年,莫言、王蒙、周大新、梁晓声、韩少功等一众文坛名家携新作到来,许是“巧合”,许是“印证”,莫言诺奖效应后,严肃文学领域,呈现出创作的勃发、出版的热情与传播的拓展。

  当然,诺奖效应带来2013年“文学大年”的论调,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生搬硬套上,在当代严肃文学依然面对多重挤压时,它也需要来自如莫言所说的心态与视角:“莫言热”尽快过去,“莫言热”转化成“文学热”,读者不要把目光盯在他的那几本书上面,应该把目光放得更加宽阔,看到中国当代还是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他们也写了大量非常优秀的作品。由对莫言的关注变成对文学的关注,由对莫言个人作品的关注,变成对我们中国当代文学整体的关注。

  此外,再关注一下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的语境:越来越多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感到焦虑与迷失。幸福,成为一个需要在普遍的社会层面,不断被解说,不断被追问方法与实质的字眼。人们对文学的关注与期待,也不仅局限在了故事与审美的层面,更多地来到了社会层面。当然,由于文学的“审美距离”,尤其是对于在文坛写作了几十年的传统作家来说,人们对他们的眼光,也并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当代故事上,而更多期待一种当代心态与当代思考的共鸣。

  这就如著名作家韩少功所说的,每一代人尽管他们的经历有一定特定性,但人性的问题会一代一代重演。就像我们现在看历史剧会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在这点上不用担心我们所写的东西下一代不明白,关键是在写时代特定、具体的经验时,包括、展示、释放人类普遍、共同的精神。

  作家们不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故事背后,他们是一个社会人性的洞察者,一个带来智慧与思考的人。就像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所说的,他关注、探究人性的变异,人性中有美好也有阴暗,但为何有些人身上的爱与美好不断扩大?在另一些人身上,可怕的阴暗非常严重?又如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创作感言,相较以往的创作,他现在的创作更在意人性能不能达到更理想的善的状态。因为未来一个好的社会,也一定意味着人性能达到较善良的程度。

  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在书博会上针对创作于“文革”期间的作品《这边风景》,说了这样的一席话:错误的政策、意识形态就像雾霾一样,雾霾下边仍然是人民,仍然是中国,仍然是各族同胞、男男女女,仍然有爱情、青春、好人、笑话,仍然有各种情谊。受到许多限制的生活仍然是生活。爱情是不可能摧毁的,文学是不可能摧毁的,世界是不可能摧毁的。尽管展场的嘈杂、展台前的拥挤,使人们得竖起耳朵仔细聆听才能听到王蒙所说,但这席话获得了一片叫好声。也许,这就是当下严肃文学虽面临困难,却仍有所期待、有所坚守,有所共鸣的,共同的语境。

文学是润物细无声

  莫言

  文学、头发做类比

  在众声喧哗的当下,文学特别是严肃文学因为没什么“立竿见影”的功效,而显得有点寂寥。实际上,它期待着更多人能够意识到它的“无用之用”。正如诺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携新书《盛典——诺奖之行》前来此次书博会上所说:“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特别功利的用处。我们每个人如果想起自己童年的读书生活,肯定说出很多很多令人感动、令人难以忘记的故事,每个人也都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里面,直接或者间接吸收很多的思想,受到很多的启发,甚至有的人因为读一本书而改变命运,这样的事情也确实存在,但是我感觉到文学它就是润物细无声,它就是潜移默化对于人的灵魂和精神影响,所以我也曾经打过一个比喻,文学或者艺术有的时候可以类比成头发,一个人要有一头秀发很漂亮很美丽,但是有的人头发很少也不妨碍他健康愉快地生活。”

  莫言说道,有头发总比没有头发要好,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没有文学你也可以活得很好,但是有了文学可能活得更好。“因此我想说这个话并不是贬低文学,恰好是抬高文学的精神性,抬高文学对于一个人和民族,对于整个世界的这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王蒙

  戴着“镣铐跳舞”

  有关大历史背景、特定年代的作品,近两年颇受业界及读者关注。著名作家王蒙此次书博会就带来了他“弥补创作空白”新书《这边风景》。该书是王蒙在1974年至1978年,根据他上世纪60年代在新疆生活时的所见所感而写,而他自己的状况也是“在不得以和不无困惑的状态下远赴新疆”。人们对该作品的兴趣,不仅是这段展现着一个王蒙创作的“空白期”,同时也借由王蒙的创作与感言,体味特定年代的世道与生活,并反思当下。

  对于特定年代的生活感悟,王蒙这样说道:“错误的政策、意识形态就像雾霾一样,雾霾下边仍然是人民,仍然是中国,仍然是各族同胞、男男女女,仍然有爱情、青春、好人、笑话,仍然有各种情谊。受到许多限制的生活仍然是生活。爱情是不可能摧毁的,文学是不可能摧毁的,世界是不可能摧毁的。”

  有人说王蒙在“文革”中写作有“强大的内心”,他却说没有,他无意挑战极“左”,而是在尽量“接受”、“拥抱”的状况下,“拥抱完了之后我不可能就口号写口号,我沿着这个口号写生活和感情,我沿着这个口号去写风景,我沿着这个口号去写吃喝拉撒睡”。他在该书的创作感言中曾写到,他也算是戴着“左”的镣铐跳舞,而跳出了真情与趣味。他在书博会现场也表示:“我们不希望戴着镣铐跳舞,我们希望穿着很合身、很美丽的舞蹈服装很轻盈在那跳舞,但是万一你碰到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这种命运,那么你也许会跳出一点很稀奇古怪的姿态来,这个姿态甚至于使你自己感动,原来在这个镣铐下,我都给它跳了这样一场大舞蹈。”

  韩少功

  思考在当下

  对于当下心态的思考,文坛名家们也在作品中有所涉及。在著名作家韩少功此次带来的新书《日夜书》中,他重新审视知青岁月,并通过几位“50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将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他有信心“80、90后”能够理解“50后”,并且表示,每一代人尽管他们的经历有一定特定性,但人性的问题会一代一代重演。就像我们现在看历史剧会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在这点上不用担心我们所写的东西下一代不明白,关键是在写时代特定、具体的经验时,包括展示、释放人类普遍、共同的精神。

  而在韩少功的另一本经典散文作品《山南水北》再版并于书博会上亮相时,他对于书中又一个备受当下人关注的自然环境主题说道,“现在山水离我们好像非常遥远,我们现在的山水是在阳台上的小盆景里面,也可能在床头的一个风景画里面,在我们记忆相册的某一些老照片里面。现在的人几乎都是现代都市人,或者至少是向往着现代都市人,我们跟山水越来越疏远,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因为人有两个享受,一个享受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和谐、友好、有情有义,这是我们的一个人生享受。第二是让人享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智者爱水,仁者爱山,但是我们现在两个关系好像正在丢掉一个关系。”

  周大新、梁晓声

  复杂迷惑中的坚守

  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层面,周大新、梁晓声此次推出的新书,也有对此的思考。梁晓声的《懦者》,故事背后是弱小的生命抗争的一种形态。似乎也可映照在当下、在我们每一个草根都面对纷繁复杂的时候,如何坚守自己内心的东西,甚至是以柔克刚。梁晓声对此表示,他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曾经公开写文字要放弃理想主义,但是后来他又写文字说,还要一种理想主义,但是这种理想主义和他在早期写作的那些理想主义有一些不同,更在意人性能达到更理想的那种善的状态吗?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理解万岁的话,我们就应该学会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多一些理解。

  周大新的新书《向上的台阶》,主要讲的是一个草根青年的仕途故事,他在每一步往上爬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人性的蜕变和迷失。对于在当下,很多人都为社会现实所迷惑的情况,周大新说,当时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唤起人们的人性,人性中间有美的一面,也有不美的一面。在有些人身上,爱、善良、美好的一面不断扩大,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冷酷、阴暗的方面会更严重,在官场是这样,在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情况。他希望的则是,一定要让爱充满你们的梦想。

  ■关注书博会

  热点板块

  少儿书主打“成长牌”

  在此次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出版界极具活力和增长力的少儿图书,打起为帮助孩子成长提供科学知识、教育及学习方法、生活理念培养的“成长牌”。

  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些图画书、少儿文学作品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及孩子喜爱之后,一些更加注重实用性、科学性的少儿图书,也成为该领域出版的热点。据全国知名少儿图书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介绍,以该社此次书博会推介的三本重点书为例,“儿童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创始人何秋光的《儿童数学智力潜能开发》就希望以“玩”为手段,在注重兴趣导向的基础上,依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3至6岁学前儿童提供了数、形、量、时、空等方面的综合练习,让一些被“奥数班”吓怕的孩子,在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

  “极地惊心大探险系列”在作者、极地考察科学家位梦华的创作下,在讲述一个中国孩子、一个爱斯基摩孩子和一个美国孩子在北极上的冒险故事中,将科学披上文学的外衣,做成“科学酸梅汤”,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让孩子增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并加强孩子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而《管好自己就能飞》一书,由18岁的学生吴牧天所著,讲述的是他如何从痛恨被管束到热爱自我管理的故事。并总结出态度、安全、心情、欲望、语言、行为、人际关系管理7个方面的诸多方法。吴牧天的父亲吴甘霖表示,让孩子“自我负责,自我管理”,是培养负责任人才的重要手段。

  创意展示

  深夜食堂“搬进”展览馆

  此次书博会,展览现场的一些单位也打破了以往的展览方式,形成了新的创意展示。比如书展现场的互动性环节,除了惯常的作家与读者交流的形式,此次书展引人注目的还有书籍的“氛围重现”。

  日本人气“治愈系”漫画《深夜食堂》系列1至8册亮相书展,主办方浦睿文化联合海南大学动漫社和日语社,以小话剧的形式,为读者现场还原漫画情景,还现场派发料理。由于该系列漫画以及由此改编的日剧,主打温馨疗愈,以大都市巷弄里深夜开始营业的“食堂”为舞台,将老板做出的平民料理,与形形色色客人的故事相融合,时而温馨,时而忧愁,散发料理的香气,洋溢着最质朴的人情味。在都市中奔波的人们,或因工作压力而焦虑,或因生活所迫而消沉,或因失恋痛哭,或因幸福雀跃,这些人都在《深夜食堂》中找到慰藉与共鸣。而现场的还原环节,也就更为立体地展现出了书籍的“味道”。

  据了解,在中国大陆地区,《深夜食堂》聚集大量粉丝。以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为例,《深夜食堂》日剧两季有将近10万的人对此感兴趣,并且给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而获第55回小学馆漫画奖、第39回漫画家协会大奖两项日本漫画界重量级奖项,治愈了数百万日本都市白领忙碌而疲惫的心灵的原著漫画引进国内后,也受到大量读者欢迎。甚至在该书的故乡日本,媒体也大幅报道了《深夜食堂》简体版书籍在中国大陆地区引起的关注的状况。由此,出版方表示将加快出版进度,《深夜食堂》第10册有望和日本、台湾地区同期上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