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电影——为文学与电影带来双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6日09:5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林 希

  2011年,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共同策划选取一些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小说,改编拍摄成数字电影,并且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牵头成立了“百城映象”文化传播公司,担负文学电影创立的早期实践。最初,当“百城映象”朋友来到天津找我提出想以我的几篇小说作为文学电影拍摄实验的时候,我并没有把文学电影的摄制看作是多么隆重的一件事,我想,制作成数字电影,放到电影频道播出,受众不会很多,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拍几年,可能也就自生自灭了。

  然而,可喜的却是,两年时间,前两部文学电影拍成,不仅在电影频道播出后获得好评,而且还相继到全国各地放映。更是出人意料,这两部电影中的《危城》,竟被蒙特利尔电影节选中参加了一个专题放映,并且获得电影界高度评价,其中的另一部数字电影《天津闲人》在国内放映后,更是受到观众一致赞赏,至此,文学电影作为文学和电影嫁接的艺术模式,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观众的认同。

  将文学作品改编摄制成电影作品,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创意,不必引经据典,从电影艺术诞生之日开始,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是根据小说改编摄制而成的。中国电影更和中国文学有着极其亲密的血缘关系,文学给电影提供了创作空间,电影使文学长上了翅膀,对于新中国的成长,电影事业、文学作品的贡献功不可没。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电影频道共同开发的文学电影,自然具有新的含意,尤其是在当今传统出版体制遇到挑战,电影艺术制作更遇到了纷扰的情况下,新的文学电影的出现,对于未来的文学、电影发展走向,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能,也是令人为之振奋的发展可能。

  “百城映象”文学电影的制作理念,不再是某位电影人对于某部文学作品再创作的艺术冲动,“百城映象”专业制作文学电影,计划选取100个城市作为影片制作元素,选取100部小说作为影片的情节构架,拍100部文学电影,改编100篇小说,描绘100座城市,介绍华夏大地100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画一幅中华大地的辉煌画卷。

  文学电影的制作,给文学创作带来生机,尤其是在当今传统出版模式遇到挑战的困境、文学在寻找新生机的时候,文学电影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高科技时代,网络生活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模式,作家们早就苦于网络传播把实体书店推上了困境,文学电影的出现,在传统出版、网络传播之外,又为文学开拓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从电影制作的层面考虑,美式大片的猛烈轰炸,炸乱了中国电影人的阵脚,也炸乱了中国的电影市场。一时之间,电影票房成了一部影片成败的惟一标准,也正是在追求票房的狂热中,一些电影人粗制滥造,向市场投放了许多烂片,倒了观众的胃口,使电影艺术远离民众生活。极端娱乐化的受害者,正是电影事业。

  中国文学创作的主流是严肃的,一代作家关怀民众,正视现实,努力表现底层民众的真实生存状态,电影靠拢文学,至少不会疏离艺术的严肃本性,使电影艺术远离极端娱乐的陷阱。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电影频道的文学电影实践,是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参与这一创作实践的作家、艺术家们,不计报酬,不畏艰难,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两部文学电影的制作。而且,一开始试映,就得到了业内专家和观众的首肯。大家共同觉得,这些过去被认为是小电影的作品,其艺术水平并不比所谓的大片、艺术片逊色,而且最最重要,这两部文学电影完全摆脱了当下一些影视作品的媚俗时尚。这两部文学电影以严肃的艺术视角关注历史和现实,弘扬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摆脱时下电影艺术的豪华风,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坚持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优秀传统,执意开拓中国电影健康的发展道路。

  如今,文学电影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除了在电影频道播出之外,更在一些城市艺术影院公开放映,无论是电视播放,还是面向观众的放映,都得到了观众的赞赏。认为文学电影好看、亲切,业内人士更认为,文学为电影牢固了人物基础,电影给文学插上了翅膀,文学电影的出现更为文学创作开拓了新的生机,也推动电影制作回归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脚踏实地,实现了文学与电影的双赢目标。

  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大批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文学作品华丽转身成为电影作品,广大观众将在银幕上得到文学享受,文学电影也会成为文学市场和电影市场新的竞争力量。(林  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