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我的转型之作——《工人》(管燕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9日13:29 来源:解放日报 管燕草

  提要:作为作家原本就肩负着书写城市的历史使命,,即便已被当下的很多作家所遗忘。选择写工业题材,况且是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意思……

  一直想写《工人》,但始终没能鼓起勇气。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对工人这个题材还没有十足和完全的把握,虽然前两年也写了一部工业题材的中篇小说《春似走马灯》,在杂志上发表并被转载了,知名作家和评论家为之写了评论,受到了圈内外的好评,但我觉得自己仍处于酝酿和积累之中。因为我知道,想要驾驭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终究并非易事。

  然而,我的父亲却无比坚定,好多年前他便想写这个题材,这个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起来,因为那是他所熟悉的生活,因为“工人”仿佛成为了他的代名词,因为他想为“工人”正名一些东西,“工人”似乎成了他的某种责任。

  直到有一天,我看着书橱里端放着的那13本自己创作并出版了的长篇小说,心中不知为何猛然抽动——那些书大多是白领小说、青春文学,从我2000年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一个高三女生的日记》,到2011年的《偷窥男女的双重自白》。

  我难道只能写青春文学吗?难道只能刻画我所熟悉的那些人物吗?难道我的作品只能给年轻人看吗?

  不,一定不是这样!

  我面临着转型。如同我们当下的时代,正处于大转型的关头。

  好在,我已经有了《春似走马灯》的尝试,该是抛弃一切私心杂念的时候了!于是,我决定写《工人》,我决定写以前从未触及过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我决定突破和超越自己。因为任何题材的文艺作品,说到底,它的根本便是刻画人,揭示人性,展示人性的善或恶,尤其在当年那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更能凸显人的本质,矛盾更为突出,冲突更为尖锐。如此一想,工厂忽然便成为了一个很给力的载体。我虽然没有在工厂做工人的直接体验,但我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方法间接接触了解工厂生活工人生活,比如去工厂下生活采风,比如书本,比如档案,比如当下在厂里做工人的朋友,还比如我那有着四十余年工厂生活积累的父亲。有时,劣势也会转化为一种优势,比如我可以不太拘泥于工厂,比如我可以不太拘泥于那些冰冷的机器操作和工艺流程,于是创作的空间豁然变得很大。

  何况,与父亲一同创作三卷本的工业史诗长篇小说,之前从未有过,以后也未必还会有,虽然我知道那注定了《工人》三卷本会风格迥异。但风格大相径庭,岂不恰恰可以体现我们旨在凸显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语境变化吗?这,也正是我们的追求所在。

  下一个决心很容易,但是,将决心变为作品,就有些难度了。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便是创作这部小说能让我重温上海的历史,重温工运的历史,重温中共的党史,完全是一个向历史致敬的难得机遇!好在我以前创作过长篇电视连续剧《南下》,去往上海警备区司令部采访过不少老首长、老革命、老军人以及中共上海地下党的老领导,有过些许的积累。

  随着构思的成熟,那些我想要在《工人》第一卷《天之光》中塑造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也开始逐渐清晰起来,我发现自己的欲望也变得愈来愈强烈——我要通过手中的笔刻画、描绘那些工人形象,因为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和当下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梦想和激情来到上海,因为上海原本就是一个给人们展示梦想的城市!

  是啊,一群生活在底层的鲜活小人物,一段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和一座东方的大都市,那便是我想要写的。我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在这座城市度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他们在这里真实地活过,爱过,恨过,哭过,追寻过,执着过,挣扎过,也欢笑过,更奋斗过。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她自己的文化特质。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我文化的根也牢牢地扎在这里。我和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一样,每天都呼吸着上海的空气,行走在上海喧哗的大街小巷,穿梭于拥挤的上海地铁车站……这是当下的上海,然而上海有着她特有的记忆——她曾经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红色圣地,她,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然而,那些红色的记忆却常常被文艺作品中的 “百乐门跳舞厅”、“帮派械斗”等旧上海的形象等同、替代。

  我觉得,作为作家原本就肩负着书写城市的历史使命,这是这个职业与生俱来的,即便已被当下的很多作家所遗忘。当然,之所以被遗忘有很多的因素,譬如:市场有吗?读者在哪里?销量如何?

  我知道,选择写工业题材,况且是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意思,它面临着创作难、出版难、市场更难的局面,而那些都市情感类、悬疑魔幻类、宫廷穿越类等题材的小说一不小心便畅销了起来,谁都想“不吃力又讨好”,于是才发展到了今天——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处于越来越艰难的困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