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中俄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高莽)

——贺李莎教授九十九寿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8日09:59 来源:人民政协报 高莽

 

  2013年3月2日是李莎教授九十九寿辰,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她举办了隆重的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教育界和校方的领导,中外的亲朋好友及学员代表们。

  李莎教授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李立三同志的夫人,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培养我国俄语人才,她的献身精神令人钦佩。

  ——编者

  李莎教授是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她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目睹了苏联的兴盛与解体。她和终身伴侣——中国丈夫李立三同志,一起来到神州大地并把中国视为她的第二祖国,在长城内外目睹了旧中国的灭亡与新中国的诞生。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半在俄罗斯,一半在中国,有欢乐也有痛苦。她用语言和行为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翻译国家重要文件、培养俄语人才,荣获过中苏中俄两国无数奖牌与勋章。

  李莎教授是一座大桥,连接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心。她的家像一个驿站,有多少中俄亲朋好友停留驻步,中俄两国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文学家、艺术家……促进了交流,发展了友谊。

  李莎教授是杰出的难得的贤内助。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曾帮助孤身异国的李立三同志,给他以家庭的温暖,使他在苏联卢比扬卡等监狱和流放地安然度过了可怕的岁月。回国后又遭受造反派的凌辱和批斗,饱尝了牢房的冤狱折磨。但困难和折磨都没能改变她和立三同志的信念。当她亲自蒙受冤狱,接受审讯时,岿然面对一切无理的诽谤,心中充满了希望。“文革”结束了,“四人帮”垮台了,真理和正义胜利了。她走出监狱,从流放地运城重回北京时,阴霾已过,云开雾散,并终于恢复了历史面貌。

  李莎教授是位伟大的母亲,艰难的岁月里养育了儿女、孙辈,如今他们已经长大成材,像英娜这样稀有人才,已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不寻常的贡献。

  李莎教授是位非凡的教育家,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才智全部献给了第二祖国,献给了新生一代。哈尔滨俄语学院和北京外语学院的创办与发展都有她的辛劳,为其他单位也没有少付出心血,她甚至还代培了越南朋友。如今李莎教授的棕色头发已经变得雪白,但对晚辈眷爱与关怀仍然似火,用汗水浇灌的幼苗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桃李满天下。我忘不了上世纪80年代,我到外国文学出版社向李莎教授请教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事。小说中有关狱中的描写,甚至所用的词汇,对当时的我都生疏不可理解。可是李莎教授是那样耐心深入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当时我远不知她曾亲身受过炼狱的苦难,一席教诲使我受益匪浅。古训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李莎教授何止“为父”,是我们的老祖母。

  李莎教授是一部读不尽的大书。她的回忆录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记述了一个普通百姓对苏联、对中国的近百年曲折复杂的历史,其中有欢乐有悲伤,有斗争也有抗争和友情。书中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也令人振奋,相信未来,英勇斗争。

  千言万语表达不尽对李莎教授的敬爱,祝愿这座丰碑永在,大桥畅通,家族兴旺,万事顺遂!

  李莎教授(中)与家人合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