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提高我们的文学批评力(杜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5日10: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杜浩

  近日,同济大学教授、《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发微博说:自己再也不想读《文学报》了,“如果说以前对王安忆《天香》的批评、对贾平凹《带灯》的批评只是显示幼稚可笑而已,那么李建军对莫言的攻讦已越过文学批评的底线,纯意识形态的思维,文革式的刻薄语言,感觉是已经疯掉的批评家要把有才华的作家也一个个逼疯!”

  作家叶开认为:这些批评是一种“泼粪体”,而且这种文学批评词语已成“新批评”里大多数文章的语言定式,看起来要将批评对象批倒批臭踏上一脚。“《文学报》‘新批评’栏目几乎是为批评而谩骂,先预设立场,然后从自己制定的道德开始攻击,不顾基本文学批评的逻辑。”如今,批评家已分裂成两种人,一种是拿红包的吹捧家;一种是博眼球的谩骂家。这是文坛的怪异现状。

  程永新、叶开提出他们反对“新批评”的观点后,《文学报》新批评官方微博,却对此表达了对文学批评的看法和原则:“对李建军的评论文章关注反响很多,可以公开争鸣。他的主体是批评诺奖的‘视野’,以此方向解读授奖词中的‘莫言’……谈不上攻讦作家本人。”《文学报》“新批评”的办刊宗旨,是“真诚、善意、锐利”。“新批评”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不同的观点、见解得以在此交流。

  《文学报》“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观念,表达了一种兼容并蓄、宽容自由、真诚交流的态度。根据这样的文学批评原则,他们并不认同“新批评”就是一种“泼粪式”的、“谩骂式”的批评。他们的文学批评,并未有超出他们的文学批评原则。总之,这个“新批评”和这几位作家在文学批评的原则、方式和风格上,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议。如今看来这种分歧和争议还会持续下去。但这次争议的作用,却让我们的作家、批评家和读者,不由得把审视的目光转向当今的文学批评界。

  文学批评界存在的各种问题、弊端甚至各种乱象,这几年来一直受到批评家、作家和读者的诟病。像作家叶开所指出的那样,文坛上存在着“拿红包的吹捧家;博眼球的谩骂家”这样的批评。此外,还有那些评判标准失范、歪曲丑化历史、是非界限混淆、缺乏道德良知的批评;有那些把文学作品视为商品明码标价,为金钱所惑、为物欲所诱的批评;有那些因人情关系,不问作品质量的优劣,搞“圈子化”,讲行帮习气的批评;有那些缺乏价值取向,见风使舵,缺乏独立人格和独立品位的批评等等。

  显然,这些文学批评,与真正的文学精神无关,与真正的文学批评精神无关,其中掺杂了太多的功利目的,不仅损害了评论家整体的公信力度,同时也在污染着文学的形象。

  对文学来说,既需要创造力,也需要批评力,这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力量。文学的基础是创造力,没有了这种创造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文学的批判力则是对文学的一种评判、引导,是对文学规律和价值的分析,使文学的创造力更好地加以利用。所以,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借用西方的一位文学批评家的话就是:一位文学家的创造如果要具有很大的价值的话,其中就必定包含一番巨大的批评工夫。而且,在一个文学迅速发展繁荣的时期,除了需要有民族的生活、思想的光辉和文化的繁荣,还离不开那种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力量。

  文学批评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是,它要以充分理解了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用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文学现象为基础,从而揭示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一位文学批评家说得好,在一个真正的文学创作活动的时期,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个精神活动过程中展开一个批评的时期,等到批评完成了它的工作,新的文学创作也许就来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