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为什么《甄嬛传》这么红?郑晓龙:最主要是态度(阙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09日11:22 来源:新民周刊 阙 政

  一部电视剧播不了就是浪费人力物力,浪费好的题材。现在不是提倡勤俭节约吗?为什么不从这里开始?

  记者|阙 政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从2011年11月首播到现在,已经过了一年又半载。一般电视剧到这个阶段早已偃旗息鼓,可它红遍八方的势头却随着“甄嬛体”、“该怎么跟美国人解释甄嬛”、“甄嬛要拍电影版”等话题的流传不减反增。

  遥想当年刚开播时,吸引观众的可能是原著小说中的宫斗情节,也可能是孙俪、蔡少芬等明星的加盟,而导演郑晓龙的名字挂在那里,也等于为它贴上了一张品质保证书。毕竟,这个名字曾与太多国产电视剧的第一次密切相连——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渴望》、第一部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从1984年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到刚刚卸任中心主任成为一名自由导演,郑晓龙的创作史几乎与国产电视剧的历史并驾齐驱,他也因此被誉为国产电视剧的“拓荒人”。

  为什么《甄嬛传》这样红?

  过去一年间,古装宫斗戏占比高达30%,细想起来,《甄嬛传》绝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类型。得知郑晓龙接拍《甄嬛传》,圈内有人间接表达了鄙视之情:“他连这种片都拍,堕落到这种程度。”

  事实上,这也是郑晓龙从业20多年来第一次尝试古装剧,他用“战战兢兢”来形容自己筹拍时的心理状态,他说:“我挺怕的。”怕对时代不够了解,怕对后宫女人的生活样式一无所知,也怕不知道为了什么目的去拍。

  郑晓龙找了个导游,120块钱一天,带着他转悠故宫:“看看东宫和西宫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养心殿离皇上早朝的地方有多远,御花园在什么方位——弄清楚时空关系很重要。再有就是宫里面日常生活的细节,皇上吃什么,御膳房里的太监又怎么吃。”导游也会给他讲哪些宫廷剧完全是胡闹——比如“御门听政”的时候,大臣根本不能进屋;宫人路遇皇上都要背对以示回避……

  从2009年郑晓龙对《甄嬛传》立项,到2010年9月正式开机,筹备工作就花了一年多时间。这期间,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将流潋紫的剧本初稿改了两次,给150多个有名有姓的角色都做了小传附录——年纪性格、角色关系、身份变化、出现场次……甄嬛从“莞常在”一路“升职”成“莞贵人”、“莞嫔”、“熹妃”、“熹贵妃”直到“圣母皇太后”,郑晓龙心里都有笔账。

  饶是这样,依然保持着创作的紧张感。传闻郑导在片场极爱嗑瓜子,原以为是拍片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却不知其实心理状态恰恰相反。边拍还会边改剧本——

  原著小说里,眉庄与温太医鹣鲽情深时不顾皇上就在屋外,郑晓龙笑道:“哪个有那么大胆?被抓到随时会株连九族!”赶紧大笔一挥,安排皇上先行就寝去也。

  “故事要讲得符合逻辑”,也正因此,《甄嬛传》在一众光怪陆离的古装剧中脱颖而出。郑晓龙从来不认为自己拍的是“历史正剧”,但即便戏说,即便虚构,也得有本质的真实。

  一路战战兢兢,“一直到76集剪辑完成,发现没有什么可以再剪了,才真正放心。”《甄嬛传》播出后,原先等着看笑话、说刻薄话的朋友、同行,都悄悄地看剧,看完了,从“骂我”变成“恭喜我”。

  片子火成这样,郑晓龙既有底气,又觉得幸运。当被问及“为什么你总能出精品”时,他想了想,说:“之前我一直在跟人讲,是价值观的问题,是细节,是故事……但是现在我再想想,最主要还是态度。我拍电视剧不喜欢重复,每次都是新题材,因此也每次都战战兢兢,怕拍不好。”类似的话,妻子王小平也对他说过:“凡是你说片子难拍的时候,拍出来一定是好片子。” 

  都传《甄嬛传》还会拍续集,但郑晓龙却说“很难再续”:“雍正都死了,就剩下甄嬛当太后,续集很难有。”

  为文化输出不为钱

  据央视索福瑞统计,去年一年,《甄嬛传》的表现可谓是异军突起——播出频道总数多达62个,收视进入前5名的地方频道就有14家。

  然而,发生在电视剧《渴望》上的故事,眼看着会在《甄嬛传》上延续。

  “该片讲述了杰奎琳·肯尼迪,阴掉有黑手党撑腰的朱迪丝·埃克斯诺,毒死无城府的玛丽莲·梦露,并与赫鲁晓夫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还帮他生下了一个叫普京的孩子,然后靠着当了肯尼迪和一位黑人女性的私生子(奥巴马)的养母而成功上位,最后弄死了肯尼迪。”——最近微博上正流传一个又一个段子,解释如何让美国人理解《甄嬛传》。大背景当然是《甄嬛传》继登陆日韩之后,又传出被美国电视台买走版权的消息。

  其实,早在1991年郑晓龙已经赴美创办了华艺影视录像节目有限公司,任职总经理,独家代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乃至央视电视剧在北美地区的录像发行业务。对于国产电视剧的海外输出,他心中也自有一笔账。

  “《渴望》的版权就曾卖给美国的三四家华人电视台,那时很便宜啊,一分钟才2块钱,一部电视剧也就几千块钱。录像带的租售版权还被卖给街头的音像店,都是店铺自己来跟代理公司谈价钱,一般只有几十块钱一集,一次性给过版权费,之后的租售盈利就全是店铺自己的了。”

  而这一次,《甄嬛传》的海外输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被卖给了美国主流电视台,翻译成英文,重新剪接后播出,观众绝大部分并非华人——打入英语国家的市场,这和卖给日韩版权又大不相同。

  不过,即便版权收益比上世纪90年代要高出太多倍,相对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发行方并不很看重“那点小钱”。郑晓龙说,《甄嬛传》的输出,不是发行方主动推荐的结果,而是海外电视台看到电视剧在中国那么火,主动上门请缨。

  然而在郑晓龙看来,关键不是钱不钱的问题,电视剧输出,其实也是文化观念的交流。“我知道在韩国,电视剧如果卖出海外版权,政府还会给补贴,就像出口退税一样,支持文化输出。”

  都说这是个将娱乐进行到底的时代,然而私底下,郑晓龙很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娱乐之外,还能有它的社会功能。想当年,《渴望》播出时甚至受到过公安部的表彰,因为它降低了社会犯罪率;而《北京人在纽约》播出时,也大大降低了民众的出国热情;甚至于,《金婚》播出时,离婚率都有所下降。郑晓龙对《甄嬛传》的期许就是像他很喜欢的电影《末代皇帝》一样,传达“反封建”的价值观:“想让大家看到,皇家的婚姻制度就是为了世袭的需要,为了香火永驻,子嗣绵延,非常落后。而皇帝也是这个制度的牺牲品。”

  《甄嬛传》即将改拍成电影,郑晓龙坦言“已经有很多电影公司抢着找我拍”。而他最介意的不是选哪个公司,而是先确定剧本。“要改变思维方式,用电影的思维重新去叙述。”但核心价值观绝对不会变。

  五部烂片不如一部好片

  前不久举行的“2013影视制播年会”中,上海SMG影视剧中心主任苏晓一口气总结了2012年电视剧产业的“八囧”,其中之一叫作“嬛囧:独苗之囧”——“这个电视剧大国多的是商品,极少的是作品。”

  “电视剧大国”这个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据统计,2012年中国电视剧产量为506部,总计17703集。尽管电视剧多年来遇到过题材重复、粗制滥造、低俗反智等各种诟病,但它仍然是电视市场上最抢手的资源,占市场半壁江山。产业交易额在去年还首次突破100亿元。

  可惜,高产并不等于优质,甚至高产本身就是一种浪费。郑晓龙对“17703”这个数字念念不忘:“你算算看,一年365天,一天24个小时,一小时60分钟,每分钟都拿来播电视剧,也消化不了这17703集。事实上去年电视剧的需求量也就在8000集左右,等于说有一半的电视剧根本就没机会播,干脆死定了。就这样还有那么多人飞蛾扑火一样往前冲,这是为什么?一部电视剧播不了就是浪费人力物力,浪费好的题材。现在不是提倡勤俭节约吗?为什么不从这里开始?”

  据统计,目前全国影视公司多达4000余家,却没有一家的市场份额达到10%。而在美国,最大的6家制片公司掌控着市场85%的份额。一样是“兄弟”,华谊兄弟这样的国内大公司占市场份额仅在3%—4%,华纳兄弟每年在电视剧上的收入却可高达3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独立电视剧制作机构。

  “作坊”式的产业格局决定了国产电视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和美国相比,差距表现在方方面面——单价:中国平均累计不到100万一集,少数可达300万;美国系列剧单集累计价格约400万美元,迷你剧还更高。收入规模:中国约100亿人民币;美国约150亿美元。收入结构:中国的100亿交易额中,电视台购买占84%,在线视频占14%,海外版权及音像仅占2%。美国则50%来自商业电视网,海外版权和有线电视版权加起来占到40%以上。

  而在美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约为4000集。和17703这个数字对照来看,就能明白一拥而上和粗制滥造带来的弊端。郑晓龙说,“很多制片方都在市场导向下迷失了方向,只考虑哪些题材会热门、能赚钱,就一窝蜂地去拍,结果一下子通通投放到市场,反而变得滞销。他不去想观众看电视剧不是以类型题材作选择,而是看品质。这种短视渗透到了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演员、编导,电视台领导也是:‘这个能够赚钱,赶紧播’。大家都抱着‘捞一笔就走人’的心态,怎么会有留得下来的作品呢?”

  在郑晓龙看来,精品是要搁十几二十年才能显现的。“不管当年是不是红极一时,或者得了多少奖,都没用。要等过了很多年,老百姓还记得,还会反复看,新一代的年轻人看了也仍然喜欢,那才是大浪淘沙过后被历史遗留下来的精品。”

  大家似乎都忘了,品质才是一件商品能卖出好价钱的根本。郑晓龙在美国拍片时曾询问业内人士,“最挣钱的电影是哪个”。出乎意料,答案不是近两年屡屡刷新票房纪录的《泰坦尼克号》或者《阿凡达》,“最挣钱的电影是《飘》,当年就给公司挣了很多钱,以后年年在给公司挣钱,每年的旧片市场永远在播,每一个新媒体出现的时候,都要买一遍《飘》的版权,因为它成为经典,每一代人都要看一遍。”

  这样把好片子做成“长线股”的事情,郑晓龙也亲历过。“我们中心有一个片子叫《渴望》,当年拍完102万收回57万。过了若干年以后重播,50集连续剧,一集给2万,就100万了,两个台就是200万。现在《渴望》几乎每年都给我们中心挣200万以上。所以我常说,你拍一个好片子,比拍五个烂片子都挣得多。”

  链接

  1.“日囧”:抗日英雄从老实巴交的村里人变成英姿飒爽的“高富帅”,日本鬼子变成中华武术的“活沙袋”。抗战剧基因突变,民族之痛被娱乐。

  2.“嬛囧”:《甄嬛传》年头红到年尾,红遍华人世界。然而塔尖之下,竟是瓦砾一片。

  3.“钱囧”:演员片酬就像城市房价一样只涨难跌,本来喊着“誓做精品”的老板,摸摸口袋,只能改弦更张。

  4.“料囧”:不管何种题材都能找到加重口味的法宝,夸张的表演,雷人的造型,吵闹的对白,不能等闲的动作,死去活来的情节……

  5.“股囧”:市场过热,产能过剩,价格虚高。影视公司上市究竟是福音还是枷锁?

  6.“限囧”:限娱令、限广令实施一年,卫视纷纷出招“三集连播”,新一轮军备竞赛已经拉开帷幕。

  7.“数囧”:收视率造假背后的利益链太深,大家已经知道收视率不可信,业内却还以此来定一部电视剧的生死。

  8.“代囧”:《轩辕剑》、《爱情公寓3》红得让从业者摸不着头脑。90后已开始掌握遥控器,我们该提供什么,才能讨他们的欢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