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村上春树:“世界公民”与生活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28日16:12 来源:文学报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集《无比芜杂的心绪》 与中篇小说《眠》 中文版近日由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引进。在上海书城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村上春树研究者、日本学者藤井省三和这两部作品的译者施小炜以及学者止庵展开对谈。作品背后的村上春树究竟是什么模样?读者又该怎样理解真正的村上春树?尽管是工作日,发布会现场及走道仍挤满了前来聆听的读者。

  “世界公民”的姿态

  藤井省三介绍,日本小说传统中,私小说和综合小说是相当重要的两个类别,前者主要描绘私人生活和内心世界,后者则涉猎广泛,两大阵营各自拥有代表作家和大批读者。早年,村上春树曾参加过学生运动,但并未成功,这种挫败使他在前期文学创作中并未对外部世界表露太多的兴趣,而是在中年时期往后积累了对于生活和现实的思考后逐渐涉及各种社会事件背后的深意,并大致以1990年代赴美国时期经历美伊战争、阪神地震、东京沙林毒气事件等社会事件为创作前、后期的分界线。“但与许多亲自为社会问题和改革摇旗呐喊的日本作家不同,村上春树很少‘上阵喊话’,而是以小说的形式去参与社会。”他表示。对此,翻译过多部村上春树作品的施小炜则认为,用小说形式去参与社会政治,是更高的形式,能对人类本身、社会制度等提出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对具体事件进行批判。这也是村上春树的过人之处。

  对于村上春树的这种姿态,止庵形容其为“世界公民”。在《无比芜杂的心绪》中,村上春树收入了村上春树于2009年赴耶路撒冷领取文学奖时的演讲词 《高墙与鸡蛋》,其中他曾态度坚决地表示“在高墙与鸡蛋之间,将永远站在蛋一边”。

  对村上春树而言,《挪威的森林》大获畅销并非乐事,而是塑造了一个与他自身创作姿态并不相符的形象,之后的许多年,他都在为扭转这一形象而做出努力。止庵在读村上春树时,也表示“读《挪威的森林》是一个印象,读《奇鸟行状录》是第二个印象,到《1Q84》是第三个印象,到《无比芜杂的心绪》则是第四个印象,都不一样”。他的感受也与不少读者的感受相同:村上春树正的创作与原来人们印象中的风格越来越远,而更接近于西方作家。

  生活者村上春树

  开爵士酒吧、坚持长跑几十年、对铁人三项运动青睐有加,生活中的村上春树比人们想象的更有人情味。但提到人情味这一词,他又常常出乎意料地不讲“人情”———与创作无关、与自己兴趣无关的活动一概不参加,甚至连好友女儿的婚礼也缺席。他曾说:“与和周遭的人交往相比,我宁愿优先确立能专心致志创作小说的、稳定和谐的生活。”

  在村上春树的生活中,跑步、休闲、音乐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写作,共同组成了他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他也并不欣赏闭门而坐,无论写不写得出都在书桌前苦熬的状态,“写到正酣时停下去做别的事,这样在重新坐下时更容易开始”。

  藤井省三介绍说,几乎每一到两年,村上春树都会受美国、欧洲等地的邀请去做讲学或公开演讲,这也是他借以“逃离日本”的方式,而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时期,他总是能避就避,过着一种“逃亡海外”的生活,免得面对各种媒体的围追堵截。有意思的是,海外生活为他重新观察日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这种客观性在《1Q84》等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本报记者 张滢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