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金宇澄《繁花》昨举行研讨会

30万字沪语小说引热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27日10:21 来源:新闻晨报 徐颖
□《繁花》作者金宇澄□《繁花》作者金宇澄

  搁笔20年的《上海文学》副主编金宇澄,去年以满纸沪语完成了一部描写上海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繁花》,岂料一问世就反响强烈。不仅一举摘得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且迅速成为文学圈的一个话题。

  在昨日举行的《繁花》作品研讨会上,《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表示,今年作家们扎堆时都在谈论《繁花》,这是文学圈很久没有出现的景象了。他认为,“它建立了一个文学的博物馆,多少年以后你要回过头来看上海,到小说里找就行了。”

  “老爷叔”玩起了网络写作

  金宇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上海,但沪语小说《繁花》的写作,却出人意料地是在网上完成的。

  作者昨日透露,《繁花》是在一个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起因是我想在网上写一些无名无姓者的市井事迹,起了网名,上去开贴。年轻人经常在网络上这么做,但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这是非常新奇的事情,它让你逐渐升温,与闭门面壁的感觉完全不同。一开始跟贴内容就是这样——‘老爷叔,写得好。赞。有意思。后来呢?爷叔,结果呢?不要吊我胃口好吧。’写作进入现场感,以往所有的经验都消失了。与读者的关系,简单热情逼近,你会调动出你的活力,帖子逐渐增加,后来我发现不行了,是长篇的规模。写《繁花》获得最深的体会,即这种随时的反馈。一开始是每天写两三百字,后来最厉害的时候一天写5000字”。

  从网络版本到《收获》杂志上发表,金宇澄曾四易其稿。

  用母语写30万字会有奇迹

  《繁花》最大的特色,莫过于沪语写作。金宇澄坦言,这是他第一次以上海话作为母语来思考,这次写作,让他尝到了用母语思维的好处。“以前我写对话很头痛,但是若用上海话的思维来写两个人的对话,就会写得非常流利,到后来我甚至都不用动脑筋了。我心想,这就是我写了30万字之后的结果,如果你能够用母语写30万字,肯定会出现奇迹。”

  金宇澄形容,这个小说就像一颗圣诞树,“框架起来了以后,因为上海这个地方太丰富了,你可以把任何东西挂上去。我肯定是沾了上海的光,因为上海有那么多积累。后来小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块,我又加了大量东西。因为《繁花》有几代人,你如果要增加的话是无底的,而那些就是消失的生活场景”。

  为南方城市小说填补空白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表示,谈论《繁花》不能不谈论其语言。“《繁花》为南方的城市小说填补了空白。当年王朔的新京味小说,跟以往老舍那个年代明显不一样,打碎的功能比较多,而金宇澄的小说,跟《海上花》列传和张爱玲的小说,却是建立的东西比较多。他的语言当中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味道”。

  程永新认为,“从中国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经验来看,“我们对农村的经验往往大于城市的经验,但我觉得,未来估量一个国家文学水平的高下,一定是比拼城市经验的小说。如果说《繁花》有什么野心的话,就是它建立了一座与南方有关,与城市有关的人情世态的博物馆。”

  作家陈村也对该小说情有独钟,“小说中有一种老底子上海的味道。我们经常去写那些宏大的事情,写那些其实跟我们日常生活不太有关系的事情,但《繁花》写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碰到的事情,纪念我们的日常生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