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高咏志:把文章放在鼻子下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27日10: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高咏志

  黄永玉说,文学上的造诣,开头三两句就能看出功力,这是谁都明白的事。他说的即俗语云: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但要行家,才有眼力。李陀当然是行家,他说的更细一些:“我一直认为文学写作首先是个手艺活儿,一件作品应该也是一件工艺品。也就是说作品过眼的时候,其中工艺含量是第一判断,是评价的第一道关口——好手艺,好作品不论从哪接触,它一定打眼……打个比方,这有点像致力收藏瓷器的人,一件东西过手,首先入眼的,是它的胎骨、造型、烧制火候,以及釉彩、纹样、开片这些工艺因素,从这些地方读进去,以断定其真、赝、优、劣,以决定是留是舍” 。所以他读小说常常不是从头读起,而是随便翻到一页先感受一下是不是好活儿,好则从头细读,糙则放一边。这也是雨果告诉我们的:如果打开的是一个臭鸡蛋,就没必要吃下去。但有特殊癖好的应该例外。

  黄裳在《读红楼梦札记》里讲到“望气” ,就更进了一层:“无论古玩、字画,都可凭一眼确定真赝,看来玄虚不科学,但也不可贸然否定。望气者凭借的是经验,见得多自然积累的经验就多,因为到底是实践所得,自有其存在价值” 。他说,张爱玲熟读《红楼梦》 , “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就会蹦出来” 。到了八十一回,什么“四美钓游鱼” ,就觉得“天日无光,百样无味” ,竟是“另一个世界了” ,这就是所谓“望气” 。跟麻将打惯了,闭着眼睛一摸,即知“三条、二万” ,是一个道理。读熟了,自然对曹雪芹笔法,了然于胸,养成了一种敏感。望气听起来玄,其实也很易理解,文以气为主,气盛言宜,李渔就说“一气如话”嘛。好文章,肯定有一个优秀的“气场” ,有经验的人看去,自然像专业医生瞧心电图,一目了然。

  文章,一眼知好坏,这还算不得什么。文章还可以放到鼻子底下,辨高低。徐怀中说“语言是内分泌” ,当然就有气味可闻,我们知道,诗就有“臭诗”一说。闻香能识女人,也可“闻香识美文” 。一位诗人,忘记名字了,他说,读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读了很少一部分就放下了,他闻到那种特异的气味了,够了。这还都是靠读来“闻” , 《聊斋志异》的《司文郎》中,有一瞎和尚,才真的将文章放到了鼻子下面。他从焚灰里就能辨文章善恶。最绝的是,当那个考生烧到他师傅的东西时,这个瞎且秃的老家伙,竟向壁大呕,下气如雷,大叫“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强嗅之,刺于鼻,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 。众皆粲然。文章臭到这份儿上,也算是千古奇观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