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人物传记片要走自己的路(孙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27日09: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孙 仲

  最近,随着《铁娘子》、《萧红》等影片的上映,有关人物传记片的话题开始“走热”。同时,关于国产人物传记片票房低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今后国产人物传记片将何去何从,无疑成为令人牵挂的一个问题。

  说起来,国产人物传记片的历史,也曾有过辉煌。从1955年《董存瑞》公映到《林则徐》、《聂耳》、《刘胡兰》、《李时珍》、《白求恩大夫》陆续问世,人物传记片佳作频现,不仅分别成为经典,还给后来的电影创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著名导演丁荫楠就曾表示,五六十年代的人物传记片强烈、炽热、有力量、有气势、有抒情性。改革开放后,国产电影进入了空前繁荣期,更多的高质量、高水平人物传记片也随之出现,并大受欢迎,诸如《吉鸿昌》、《李四光》、《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等。这些风格迥异的人物传记片,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弘扬主旋律、创造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有人提出,国产人物传记片应向国外学习。无论是眼下的《铁娘子》、《林肯》,还是之前的《巴顿将军》、《莫扎特传》、《圣雄甘地》、《阿育王》、《国王的演讲》、《阿甘正传》等,都因为票房高、影响大、得奖多而享誉全球。

  但是,国外人物传记片的拍摄方式,是否完全适用于我们国内呢?恐怕也未必。国外的人物传记片,多数走商业化路线,这原本也没什么。但过于迎合市场或者说观众口味,无视思想性及真实性,甚至出现歪曲历史、扭曲人格等现象,则明显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比如《林肯》,便有一些历史学者就影片中的事件提出了质疑,认为影片对于林肯在废除奴隶制度上的成就有夸大嫌疑,部分内容也偏离史实。美国作家方纳更是直言:“奴隶制度的终结,不该是林肯一个人的功劳。”再比如美国经典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是根据英国考古学家劳伦斯被召入英国情报局,并受命去指导对土耳其发动叛乱的阿拉伯军队这一真实事件改编的。在历史上,劳伦斯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在影片中,他却成了一个充满冒险浪漫气质的悲剧英雄……

  人物传记片应该是“历史”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而国外的好多人物传记片,往往以一件事情为突破口来展现历史人物内心世界,虽然以历史人物为中心,但众多历史事件仅仅作为陪衬,甚至是走马观灯式的堆砌。一部人物传记片,如果不能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历史,无疑是莫大的遗憾,尽管其票房可能很高。作为人物传记片,虽然要由好看的故事来支撑,但仅有故事,而没有历史的深度及广度,也是不行的。

  综上所述,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首先,对于人物传记题材,不妨以拍电视剧为主。既然我们不能完全像国外那样走商业化路线,那么,就尽量少拍这方面电影,而改拍电视剧吧。道理很简单,要在一两个小时的影片中“糅入”历史、主题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注定不招观众待见。而拍电视剧,则不受时长限制,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拍多长就拍多长。而且,电视剧覆盖面广,观众关注率高。

  其次,如果实在想拍人物传记电影,那就在历史、艺术、市场之间多下工夫,找到契合点,力争拍出来的影片既受观众欢迎,又不违背历史真实,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性。如果为拍而拍,恐怕很难拍好。

  再者,应坚持剧本至上,宁缺勿滥的原则。有了好剧本,才有可能拍出好的人物传记片。反过来,剧本不咋样,却为了赶时间节点而匆忙上马,这样拍出来的“应景”式传记片,往往很难打动人。尤其是多部同题材影片“撞车”,更让观众无所适从,最终哪一部也不想看。

  此外,拍出来的人物传记电影,能否以在电视台播放为主,或发行DVD等?要知道,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到电影院看电影,但他们并不排斥电影。如果通过电视、网络、DVD等可以欣赏到最新的人物传记电影,那很多人肯定会乐此不疲的。这也许跟人物传记片拍摄本身关系不大,但却值得考虑和尝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