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谢春池诗歌印象(谢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27日09:18 来源:文艺报 谢 冕

  池塘春草,谢家遗韵。我不知道春池这名字是谁为他起的,也许是他自己中途改名,也许竟是出自他父亲的灵智?然而,我又怀疑。和春池交往少说也有20多年了,我竟没有问过春池这个挂在嘴边的问题。现在他的父亲已辞世一年多,我也无从向他讨教了。这样也好,正好给我以充分浮想的空间。我总佩服给他(包括他自己)起这么有味道的名字的人,不仅是由于蕴藉,而且是由于预见——这名字注定了谢春池必定、也必须是一个诗人,而且终其一生注定了必须以诗为伴,而不论他的经历有多么坎坷和曲折。

  我和春池同姓(也许竟是同宗),谢姓不是福建的土著,追根溯源,应当是遥远的年代从中原迁徙南下的。喜欢攀附名门望族的,往往容易说出祖上曾经是如何的显赫,例如“旧时王谢”云云,为了免俗,这里也就从略了。但事关春池这名字的,谢灵运这位与我们同姓氏的南北朝诗人却无法回避。他的名篇《登池上楼》里就嵌着春池的大名: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这首诗中,前辈诗人已为他指路:诗经和楚辞里那些感时伤世的诗歌传统,是他未来创作应当遵从和发扬的。春池没有辜负先贤的这个指引,他一边辛勤工作,一边从未间断诗歌的写作。工作是为了生存(当然也有他的理想和兴趣),写诗几乎就是他的全部人生。春池早年家境贫寒,且历经动乱,上学未竟,就开始了作为知青的闽西插队生活,对于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而言,这种经历的困顿和严酷可想而知,但谢春池却把它化为精神的财富和诗思的养料。

  除了幼年时代的不灭记忆,在春池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主要灵感来自闽西和厦门这两大元素。厦门是他的故乡,自不在话下,让他受到痛苦和磨炼的闽西大地,也已融入他宽阔的生命之中。他把闽西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直到今天,他仍然与之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他的许多文学和诗歌活动中被命名为“红土地·蓝海洋”的,就来自他生命中这两个最重要的地域:厦门和闽西。他把这两者融会而为文化互补和文化融合的符号,一个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主题,甚而形成一个富有建设性的文学理想。

  他是如此热爱着养育他的土地,他以文学和诗歌的方式回报土地和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还有那些历久不忘的记忆。他读“厦门”这部书,也读“福建西部”这部书,读亲人脸上的皱纹,读艰难岁月留下的时间折痕,读到近于痴迷的程度。他自称是“晚出世的人”,他深情回想那些逝去的岁月以及岁月中逐渐走远了的人,“我把自己放到他们中间”,甚至要俯下身去“闻一闻沦陷岁月的味道”。深刻的历史情结促使他“回到现场”,他希望与曾经的苦难“感同身受”,在春池的这一代人中,这是非常感人的。

  春池是热爱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不是没有经历苦难,但他能化解那一切:“追忆浩劫过的青春,真想不再言说”。他忘我地投入工作,他有做不完的工作,更有不竭的灵感,《心·事》写他的这种忘我境界非常传神:“我的心太大太大,我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许多创意又像闪电不断地从脑子掠过,我只好用手赶紧抓住。我已经做了很多很多,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想做。”春池是工作狂,以至于这些工作一再地夺去了他的健康,但他坚定而坚强,“沧桑蜕变为苍老,惟有不可移植的玉质神采依然”。

  生性追求完美而难免有些倨傲的他,只有深知其为人的朋友能够体谅他,但他实在是性情中人,喜怒溢于言表,尽管有时难免偏颇。他的那些表达了美好情感、特别是私密情感的诗篇,往往让我们从中窥见他的真我。《又病》《离婚》《落叶》《上班》都是名篇,这里流露了他的真性情。与他相处久了的人都知道,他是那样地看重友情。人到中年,经历了天风海浪,原先有些随性的情感得以沉淀,他是显得空前地理性和沉稳了。《雨滴使回忆晶莹》表达了他对冒雨前来聚会的朋友的感动:“回忆使今夜每颗雨滴晶莹。”他不看重别的,他只看重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

  他的思念是那样的深沉,他说,有些思念像淡淡的星,散布在天空的许多角落,它们钻石般的亮度,在生命内部刻上一轮上弦月,照耀黑暗的午夜,瞬间或者永恒与时空无关。作为生长在南中国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充满了南国风情,温煦而湿润,凤凰木三角梅,满眼绮丽,更有那林间莺鸣的多情。鼓浪屿雨中的等待多么迷人,鼓浪屿的雨,是钢琴敲出的雨,是花香洒下的雨,诗人说:“我站在雨中等你。”

  钟情如此,足以令普天下人艳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