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从“诗歌事件”到“微博发布”

——小议诗歌出版的回暖现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08日11:17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杜 浩

  ●普通读者往往需要“诗歌事件”的引导才会去关注诗作,而敏感的出版人总是能够找到这样的触发点。2011年,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就已重新燃起对“诺奖诗人”的关注。特别是2012年2月,辛波斯卡逝世的消息一传出,人们更产生了读她诗集的渴望。

  ●微博传播的及时、广泛,使优秀的诗歌迅速进入了当下这个微博时代。

  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的《艾略特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诗苑译林”丛书20年后再面世,楚尘文化策划推出了“新陆诗丛”12种诗集,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诗歌出版中心,多本诗集上市不久就已热销……一年多来,诗歌出版正逐渐走出沉寂,诗集也慢慢地走进大众的视野。在这其中,既有那些已经经典化的诗人作品,也有当下诗人的新作结集。这说明出版人的视野又重新关注了诗歌领域,诗歌出版有了逐渐回暖的迹象。

  在图书出版市场,我们常见到的是那些玄幻穿越文学、养生书、励志书、名人书、理财书等其他畅销书的此起彼伏,热点轮换,浮躁跟风,在这种功利、浮躁、喧嚣的市场环境中,一些诗人的作品、一些诗歌图书出版出现回暖,甚至有的诗集出现了热销的情况,这确实是我们阅读生活中应该关注的文化事件。在目前图书出版界充满商业化和功利化、快餐化的状态下,诗歌作品能够进入诗歌爱好者尤其是大众读者的阅读视野,这会使我们的阅读充满更多的文化性、精神性、纯粹性的品质,真正感受到阅读生活的高贵、神圣和美好。我们读者渴望诗歌阅读的春天的到来。

  诗歌常被称为出版业的“票房毒药”,想要出一本畅销诗集,难度非常大。这一方面是因为,诗歌阅读目前仍然是局限在诗歌爱好者这个小众之间,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文化环境尚缺乏文化和精神浓厚的阅读氛围。所以,对诗歌出版来说,诗歌的质量是很重的,这是诗集能否赢得读者的关键。但是,优秀的诗集还是具有一定市场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家经典诗歌”丛书,其中有一些诗集可以卖到两三万册,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列在该丛书下的是徐志摩、海子、顾城、汪国真、仓央嘉措、泰戈尔等目前人气颇高的诗人。

  除此之外,诗歌出版还需要借助众多的外围文化因素。这跟诗歌在当下中国的真实处境完全契合。无论是在媒体报道中,还是在公众议论中,人们更热衷于谈论“诗歌事件”,而不是作品本身。因此,普通读者往往需要“诗歌事件”的引导才会去关注诗作,而敏感的出版人总是能够找到这样的触发点。2011年,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就已重新燃起对“诺奖诗人”的关注。特别是2012年2月,辛波斯卡逝世的消息一传出,人们更产生了读她诗集的渴望。国内之前曾出版她的两本诗选《呼唤雪人》和《诗人与世界》,但都已经断货,《万物静默如谜》的出版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契合当下的诗意、忠实可靠的翻译,以及充分的宣传让这本诗集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并入选各类读书榜单,激起了新一轮的购书热。

  诗人伊沙编选了 《新世纪诗典·第一季》,并在网易主持微博“新世纪诗典”阅读活动,每天推出一首诗并加以点评,这个诗选就是该微博自创建到2012年4月4日一年时间里推荐的300多首优秀汉语诗歌的结集出版。《新世纪诗典·第一季》近期上市已经售出近万册,很多读者认为它呈现了当下诗歌的丰富性,“《新世纪诗典·第一季》中的每一首诗作在微博发表时,都曾得到众多网友的阅读、转载、点评,当它们被印在纸上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它们在网络世界中的‘光晕’。”微博传播的及时、广泛,使优秀的诗歌迅速进入了当下这个微博时代。

  尽管目前的诗歌阅读只在一定的读者范围之内,社会大众的物化、世俗的生活,影响着人们对诗歌的认知和阅读,但诗歌出版回暖,使我们相信,随着物质生活渐渐单调,那些超越于欲望的灵魂,会使更多的人去追求精神生活,去寻找自己的天生诗性,寻找净化心灵和性灵的诗歌阅读。

  自然,今天,诗歌恐已经不再具备瞻视往古、远看未来这样的宏大高远的职责,但是,人类的那永恒的本能,那无休无止、不可抵拒的诗的冲动却永远存在,那些把诗歌看作始终是一种热爱、一种享受的人们的心中永远珍藏着诗歌的种子,诗歌的抚慰心灵、安妥灵魂的艺术作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