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时代要我抒写《雷锋》(黄亚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06日10:07 来源:天津日报 黄亚洲

  我是2008年6月初抵达雷锋故乡的,那时候距汶川大地震还不到一个月,全国的空气都弥漫着震波。踏入雷锋故居的那间黑乎乎的泥墙茅屋,看见雷锋之母张圆满曾经上吊的赭黑色屋梁,腿脚间顿时浮起一种战栗感,就像行走在四川灾区瓦砾中的那种感觉一样。

  雷锋故居的管理员告诉我,屋梁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原件了,翻造过了,但屋基的一截外墙属原有,这佃户屋是根据老辈人回忆按当年模样翻造的,确实也是这样,一座破茅屋不可能维持七八十年的寿命。

  令人惊异的是在这座佃户小屋的周遭,已经矗立起了一排排绿树环绕的漂亮别墅。多层小别墅密密麻麻,成军团之阵,对于这座标有“雷锋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小矮茅屋,形成了泰山压顶式的物质钳形攻势。

  原先叫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村的雷锋家乡,现在已是长沙近郊。这青葱一片的低缓丘陵地带,正是房地产开发的风水宝地。我望眼四周,雷锋当年被地主婆连砍三刀的草坡现在何处?那片红艳艳的山杜鹃,是他当年溅开的血吗?新中国成立后,沧海桑田,除了乡音和似曾相识的归燕,什么都变了。

  变得最多的,当然是人们的价值理念。个人价值观的空前肯定,对东方儒学与集体主义理念是个极大的冲击,许多宝贵的形象瓦解了,许多浓烈的色泽淡褪了,许多东西不提了或者少提了,“英雄”被“重新解构”一时成为风尚,由此引起的困惑和议论数十年不绝于耳,我决定创作《雷锋》之时,惊异的规劝没少听:“还写《雷锋》,谁看啊?雷锋叔叔只活每年3月5日一天,连这一天都是摆摆样子的,你说现在还有谁对雷锋感兴趣啊?”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里,似乎真的不需要英雄了,也看不见英雄了,一年里也似乎只有3月5日那一天,城市街巷才出现几块零零落落的横幅,横幅下嚓嚓嚓地响着几把“义务理发”的剪子,仅此而已。

  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飞速进步,难道真的要以某种道德沦丧作为必然代价吗?许多报纸许多荧屏许多课堂许多人都在提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去四川灾区采访前,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忐忑。我是在与我的作家朋友万伯翱谈了我要创作《雷锋》的第二天飞赴成都的,作为中国作家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团的一员,我携着纸和笔以及消毒口罩,投身到了触目惊心的废墟和众志成城的呼号之中。我走向都江堰和绵阳、绵竹、北川、什邡、汉望之时,正是大地震发生后的第9天,四川的余震和全国的捐款箱,以及战斗诗歌的高音喇叭都在剧烈地起伏。在瓦砾间穿梭的那10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我遇到了多少穿消防红的、穿橄榄绿的、穿天使白的雷锋啊,可以说抬眼之处皆是奋不顾身的雷锋,在我当时写的随笔和诗歌里面出现的“雷锋”,仅仅是他们中极小的一部分。

  四川是灾难的四川,四川也是雷锋的四川。这些动作急如星火的、身上流汗心里流血的,就是雷锋,是的,就是他们,这些我亲眼目睹的,或是我事后采访的:在废墟中十指磨破露出骨头的消防勇士、奋不顾身冲进摇摇欲坠的危楼或者从高空“盲降”的官兵、组织“敢死队”抢救伤残者的满眼血丝的基层干部、自掏腰包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急奔灾区的几天不洗脸不洗脚为灾民奔忙的青年志愿者、怀里紧紧搂着孩子的昏迷中的老师,面对一群群当代雷锋,我们这些采访者经常是热泪盈眶,在写作《对不起,张米亚,我们要锯你》这首诗时,我甚至数度哽咽。那些夜以继日救助群众和孩子而死、而残、而伤、而捐助,而付出全部心血的人,他们有着怎样高尚的思想情操啊,他们天南海北竟是这么众多啊,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顶梁柱啊,在这些柱子里没有白蚁而只流动着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人道主义的骨髓啊!

  我在当年二月的大雪弥漫的黔南山区采访时,也看到了头戴盔帽的他们;我在当年八月的奥运拼搏中,也看到了高举国旗的他们;我在和平的花园里、街道上、阡陌中、电脑前,都看到了幸福、自信、勤奋的他们!他们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不曾弯曲的脊梁,他们路过北京总是想着要去观看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他们如果是登上黑瞎子岛游览或者在日月潭观光,双颊更会升起两缕橘红的霞光。

  我写《雷锋》的决心,就这样坚定起来。这不是半个世纪前的雷锋让我写他,是我亲眼看到的众多的雷锋让我写他们。我从四川灾区采访回来后的第三天,就飞赴沈阳、抚顺,开始探寻雷锋当年的踪迹。记得雷锋的那位纯朴的战友乔安山,握着我的手说:“现在的青年人、孩子们,都念叨着雷锋呢。这么多的单位一刻不停地邀请我宣讲雷锋精神,我每年喉咙都讲哑呢!”

  从东北飞到湖南,再在暗黑的雷锋故居周遭见到一排又一排拔地而起造型优美的别墅与排屋时,我也感觉不到这种“物质钳形攻势”,能对当代精神文明带来什么破坏意义,那种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定水火的观点是不甚正确的,雷锋离开他曾经受过巨大心灵创伤的佃户茅屋,走进1949年,走向他的22岁的生命,继而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一直走到今天,他并没有倒下,这不仅是被2008年的四川证明了的,也是被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证明了的,我想,我应该保持这样一个强大的信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