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李安电影的美学启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01日10:01 来源:河北日报 周思明

  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获得者李安的成功经验,对于国内文艺创作特别是影视创作有着极为珍贵的启迪意义。

  一个曾在美国赋闲居家近十年的台湾人,如何凭借对电影的痴情一步步走向奥斯卡的辉煌领奖台?当众多华语电影人纷纷从美国败走麦城铩羽而归,为何独有李安硕果仅存,能在好莱坞站稳脚跟且获得广泛认可?看似温文尔雅的李安何以所向披靡,其制胜法宝在哪里?个中奥秘,值得探索,也应当总结,这对当前我们的影视创作显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助推意义和示范价值。

  认真考究起来,应该说,答案有四。其一,发现东西文化交汇的“结合部”或“切入点”乃为成功的关键元素之一。出身书香门第、在严苛家教中成长起来的李安,是个勤于思考的有心人。正如中国人看西方希望看到稀罕事物一样,西方人看中国也是想看到陌生化的东西,越是陌生就越能吸引对方。李安有句话我以为十分经典,他说,不要想观众想看什么,而要想他们没看过什么。在《推手》中,中国的太极拳成了片中的重要线索,伴随着“东方神曲”般的音乐,男主人公将一套太极拳缓缓打来,有心的观众看到的不止是武术的招式,还有蕴含其间的道家风骨和超越尘嚣的安宁与达观。《喜宴》是李安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转折点,获得当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并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此后的《饮食男女》得到美国人的广泛垂青,其后的英语电影《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更让他成功地实现了中西“两栖”。以旁观者的视角诠释中国的世俗生活,又以外来者的冷峻审视异国的风情。在李安的电影世界里,他一直在探讨将西方镜像语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嫁接。比如对风靡全球的中国饮食进行诠释———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里都有对中国菜的精妙演绎,尤其是《饮食男女》,将几道名菜的独特制作流程都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那些惟妙惟肖的烹饪绝活让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

  其二,特效完美,主题深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如李安以往作品:温婉、细腻、精致的故事叙述中散发出令西方人迷醉的东方式的悠远静穆,加之3D特效,小男孩派和一只孟加拉虎作为马里亚纳海沟海难的幸存者,共同经历不可思议的海上求生,太平洋深处死亡岛求生存。大海有蔚蓝瑰丽和数不胜数的鱼类,鲸、海豚、飞鱼、水母等梦幻之美;也有阴雨天黑云密布,狂风巨浪,倾覆一切的恐怖。而不管哪种画面,人们都能找到李安风格的美好与恬静,以及恐怖之后的冷静。这就是李安寻找到的介于东西方之间的海上漂流冒险之旅的充满李安式温情的独特语境。面对这个残酷又现实的语境,李安展示出一个关于人类内心哲学的恢宏而深刻的主题。

  其三,甘为边缘地带的“他者”。如果仅仅是靠卖弄异国情调,在卧虎藏龙的好莱坞肯定无法走得更远。李安深知,必须要体现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任何大的文化格局里都需要“他者”,即区别于本地的自我,以一种“非我”和“异类”的角度出现,甚至是被忽视被边缘化的对象。从1997年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冰风暴》到2005年的《断背山》,再到使他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二十多年来,李安成了好莱坞事实上的理想“他者”,他不断地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美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文化特质。“他者”既是边缘,又是主流的必须。有趣的是,因为自己的好莱坞背景,他拍摄的华语片也有了身为西方人看东方的“他者”视角。比如让他享誉西方的《卧虎藏龙》,因为有着西方的视点,电影具有了更大的接受度。用文化评论人林沛理的话说,李安成功地利用自己的“他者”身份,帮助美国人更深刻、更批判性地认识自己。实际上,“他者”的存在不仅是自身的无奈,同时也是艺术的需要,从而映照出独特地域文化精神。作为跨越中西领域的电影人,李安成功地充当了这个国际影坛的“他者”形象。《理智与情感》是李安投身西方语境的第一部影片,这部用东方“他者”角度演绎的欧洲名著,不仅让他再次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还第一次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成为好莱坞对李安的进一步认可与接纳的标志,李安用西方语境拍摄电影的“他者”道路从此开启。

  其四,凸显鲜明的个性是艺术永远的不二法门。李安的成功与身份的独特性相联,却并不能道出其扬威好莱坞的全部。作为在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领域取得双赢的华人导演,李安的成功离不开对个性的自觉追求和呕心沥血的打造。在众多进军好莱坞的华语电影人中,人们知道的大导演就有吴宇森、陈凯歌、侯孝贤、张艺谋、王颖等,而李安取得了在好莱坞无人可以取代的独特地位。林沛理分析说,吴宇森比李安在好莱坞成名更早,但难堪的是他从来就不属于好莱坞。吴宇森10年在好莱坞拍了6部电影,丝毫没有一点性格,他只是一味地向好莱坞投其所好,因此他比大部分的好莱坞导演更加好莱坞化。李安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很明白,作为一个华人导演,你不可能比好莱坞更好莱坞,就像外国人唱京剧一样,他不可能比中国人唱得更好。为此,李安保持着一贯的谨慎小心,每一部新片就像拍摄“处女作”一样,用心精雕细刻。《断背山》之后,他拒绝了多部电影拍摄的邀请,而是潜心研究,寻找更为个性的表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筹备到拍摄,花了近4年时间。

  此外,艺术创作最终是个性的较量、独特文化的较量,在当下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粗制滥造的华语电影大氛围中,李安电影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示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