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我的“朋友”杨绛(黄昉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20日10: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黄昉苨

  杨绛先生已经百岁高寿了,可在我心里,关于她的挥之不去的形象,总是一个梳着童花头、有时扎着两撅小短辫的女孩,一个来自童年的“好朋友”。

  在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的童年假期中,她是我唯一的朋友。还记得第一次遇到“她”,我正在饭厅里的黑色单人沙发上“攀山越岭”,瞄到老爸回家,瞬间对他手里的黄砖头产生了兴趣。那是一本《杨绛散文》,一翻开,正好标题两个大字我还都认识:老王。 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读了下去——也就没再放下过。

  9岁的小孩,能在语文课本上读到的复杂的课文,也不过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但杨绛的散文里尽是平平淡淡的句子:“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这让我想起生活中父母的叮咛与闲话,跟家常的日子接上了地气。我想,大概是有个人想说话,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这么一本书。但我挺喜欢听她聊聊家里的事儿的。

  第一遍囫囵着读完《杨绛散文》,几乎连“阿季”、“默存”是谁都没搞明白,但我已经喜欢上了她笔下的世界。每一天,我躲在书本的小天地里,默默消磨过一个没有人陪伴的白日。

  现在想想,真好,在许多感情充沛的文章被灌入我的大脑之前,是杨绛不紧不慢、悠然恬淡的叙述先在我脑海里扎下了根。

  如今我回想起来,会因童年的自己感到心酸。那些年,父亲还是忙碌的住院医师,尚年轻的母亲是需要“三班倒”的护士,双休日或是寒暑假,他们都要上班。我总被一个人关在家里,随着对屋子的每个地方“探险”的深入,我发现书本是最能让时间变得有趣的物什。

  那可真是场奇幻之旅!读《圣经故事》,我记不住里面奇奇怪怪的人名地名,花了很久才模糊明白“上帝”和“耶和华”是一个人;《史记》我也翻过,一本书沉得我恨不得弯腰趴在地上看,也就读得通廉颇和蔺相如吵架了又和好的故事;《上下五千年》算是给小孩儿看的书,五千年里每隔几百年就宏伟地来一遍“荒淫无道的统治者又被勇敢无敌的劳动人民推翻啦”,分也分不清。可想而知,自从这本《杨绛散文》进了父亲的书柜,它就成了我的主要目标。

  我喜欢去爸爸的书柜里找这个好朋友。那个由阿季的叙述构成的世界,在我成长中,就像是一个在虚空中的百草园,字里行间也像是紫红的桑葚或是碧绿的皂荚树一般,仔细琢磨,乐趣无穷。她写自家的门房赵佩荣,“我是庙堂巷杨家的门房。我叫赵佩荣。赵——就是走肖赵——走肖赵……”,我和她一样地憋着要笑;她在大王庙小学上过学,同学们在女厕所里贴一张老师的画像,大家没事都去拜拜,要“钝”死他,这样的场景,作为一枚正宗小学生的我完全能体会。语文书里显然是不会有这些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从没意识到,这个“小女孩”对生活的描述,与语文课上讲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或是写作文有任何关系。语文课本上有好多的“抒发了……”“歌颂了……”“鞭笞了……”,可阿季,好像只是在说话,话里有一个巷子又一个巷子的人情宛转,跨过一条又一条时间的河流沉淀下的记忆,每一道细流都是滋味。

  就这样,我的朋友让我不知不觉脱开腔调十足的语文教育,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里没有一道泾渭分明的线,割裂新社会或旧社会,分开好人和坏人。虽然在课堂上,常常听着老师讲述万恶的解放前,人民都饿得吃不饱肚子,小小的心灵为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恨得咬牙切齿。可跟着杨绛见到她童年时的无锡,只觉得亲切可喜。她笔下的人,我仿佛也在这里认识过,几乎能顺着杨绛的描写听到赵佩荣如何用土话吹嘘自己年轻时的荒唐是踩破了好几块棺材板;几乎能顺着一句“开盖货”,见到她那个不愿嫁给傻少爷、事事多心眼儿的三姑妈,如何活在亲人的无奈与自己的痛苦中,不屑于婚姻与后代,独身从事教育,直至为保护乡里而被日本人枪杀。

  像每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小女孩一样,通过书本,童年的我认识过许多其他的“朋友”,像是“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稍大些,还对着郭敬明的《幻城》泪流满面过。我曾把课本上杨朔的《荔枝蜜》读得津津有味,为徐志摩的爱情经历惊叹不已,一度特别喜欢读凌叔华和琦君的散文,书中有一个秀丽的女性世界,其中瑰丽精致的景象,让我沉醉其间。

  只是,一年一年的时光过去,在热切的喜欢过后,很多书被我遗忘在了书柜深处,许多热泪盈眶失去了力量;唯有杨绛,我一次次地回到这位童年最初相遇的“老朋友”身边,走进她恬淡的散文中,重新读出其中的爱与寂寥,读出背后的隐忍与沉痛。

  渐渐地我知道,她三姑妈杨荫榆,同时也是被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痛斥的女师大校长;几年后我更能理解,那是在上世纪的头两三年中,一个曾有过自己的梦想与志气,与婆家闹翻后去读中学,最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的女性,然而执拗的性格与时代的潮流,将她带上的却是那样一条不归路。小时候我那么讨厌这个别扭的姑妈,长大后再读,却觉得苦得有泪都流不出来。

  阿季的叙述从未变过,而我在成长中一次次见到更深沉的、难以言喻的残酷;关于命运,关于离散,关于生死不渝的爱,她波澜不惊的语句背后都有。我知道,她会一直都是我能去寻找的朋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