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教授:繁体字无人识羁绊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19日10: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昨天,“理论家新春走基层”走进了紫禁城脚下的东华门街道。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和北师大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助理万安伦教授在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中,围绕中华文化和街道里的年轻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沈望舒说,社区文化不容小视,它应给每个人带来家的温暖,社区文化绝不是搞活动,它不能背离居民的需要。

  座谈一开始,街道干部就向专家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现在社区越来越重要,我们也想把它做好,在群众中创出自己的品牌增加凝聚力,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沈望舒认为,社区文化建设不能与居民需要相背离,它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搞活动,它更要充满人文关怀。现在我们每个社会人回到家,不管是领导还是老板他都是一个社区人。如何找到每个社区的精神导向是社区文化的核心,也就是要寻找吸引物,这个吸引物可以是这个地区突出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是西方文明无法攀比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它需要社区有一支强大的工作者队伍,去发现它、挖掘它和发扬它。

  80后的甘立淼是东华门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今年春节前,我们在网上发起了‘光盘行动’和不放鞭炮的倡议,但是一些老人对我们说,过节剩饭是年年有余,放鞭炮是民俗,传统的东西怎么能丢?”面对文化创新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小甘觉得很困惑。

  “文化是不是能够被传承、保留和弘扬,其最大的前提是它有没有消费需求,如果没有消费需求,这种传承将只能是博物馆艺术。要想让它充满活力,应该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把活化,变成当代人的生活。”沈望舒这样理解创新与传统的冲突。

  而万安伦教授表示,在社会的发展中确实会遇到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冲突的问题,是否落后需要认真地辨析,有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就应该是先进的文化。他表示,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繁体字现在已经没有人认识,在中小学的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也偏少,这些都羁绊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他呼吁,繁体字应该排入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可以采用识繁用简(认识繁体字,使用简体字)的方式保留住老祖宗的文字文化。还应该将中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篇目提高至50%,让孩子在学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守住老祖宗的文化遗产。

  在座谈中,万教授还现身说法讲了他在马来西亚过春节时,看到华人华侨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传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美德的小故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