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漫谈咏蛇古诗(王美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17日12:02 来源:山西日报 王美春

  蛇,爬行动物,俗称“地龙”,在十二生肖中名列第六。

  古诗咏蛇,最早可追溯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含有“蛇”字的共有三首诗,《召南·羔羊》《小雅·斯干》和《小雅·巧言》,但其中的“蛇”表示爬行动物的仅有《小雅·斯干》。《小雅·斯干》有诗句“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言吉祥之兆的梦,梦中有熊、罴、虺、蛇。显然,此诗中的“蛇”乃爬行动物。《诗经》之后,咏蛇的诗句、篇章数量颇多,也颇具特色。

  古诗咏蛇,呈现出多样性:或描绘一条蛇,所谓“万马群空冀北野,一蛇独游原上田”(孙觌:《钓台二首》其二);或描绘一群蛇,所谓“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或描写静态之蛇,如宋代诗人韩琦的诗句“老松一二柯叶在,外皮皴裂埋僵蛇”(《后园寒步》);或描写动态之蛇,如宋代诗人赵湘的诗句“断桥时立鸟,疏草露行蛇”(《野步》)。或描写蛇之声,如宋代诗人钱易的诗句“拟将清血洒昭陵,幽谷蛇啼半山晚”(《西游曲》)。或描写大蛇,如宋代诗人李昭玘的诗句“天上月轮劳注想,草中咫尺有长蛇”(《诗一首》);或描写小蛇,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太平寺泉眼》),等等。

  在咏蛇古诗中,通篇咏蛇的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当为宋代诗人林同的《蛇》、丁谓的《蛇》和吕本中的《蛇》。

  林同的《蛇》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似有人传讣,来从榛莽中。叩头至流血,垂泣有哀容。

  此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蛇,突出“叩头至流血,垂泣有哀容”。在诗人的笔下,此蛇颇有人性,具有人的情感,令人读后难以忘怀。

  丁谓的《蛇》是一首五言律诗:起蛰良时在,鸣风异禀存。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仑。出笥彰嘉庆,衔珠报厚恩。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

  此诗咏蛇,主要以虚笔写之:以“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仑”这夸张之笔极言蛇之大、蛇之长。“衔珠报厚恩”一句则运用典故。《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 “隋侯之珠”)言,隋侯,“汉东之国”姓姬的诸侯,一次“见大蛇伤断”,便以药敷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赠给隋侯,以报救命之恩。“衔珠报厚恩”,即用此典,恰到好处。蛇,在民间有“地龙”之称,古诗中也常“龙蛇”并称。丁谓的《蛇》咏蛇,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吕本中的《蛇》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山云楼起风旋磨,百毒乘阴出相贺。中庭夜夜蛇作堆,草堂病夫愁欲破。时须兵子设符呪,更遣狸奴旁坐卧。虽非当道白帝子,恐是多年老书佐。蛟龙变化未可量,草莽连岗足逋播。农夫催租正苦辛,莫向零陵作奇货。

  此诗咏蛇,与林同和丁谓的诗明显不同。林同和丁谓的诗,无论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还是以虚笔写之,都将蛇视为诗中主角,而吕本中的诗咏蛇,蛇在诗中并非主角,而仅用以衬托“草堂病夫”“农夫”,突出“草堂病夫”之“愁”,“农夫”遭遇“催租”之“苦”。如此笔法,别具一格。

  总而言之,古诗咏蛇,别具一格,颇值一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