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春节,让文化消费再“浓”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7日09:18 来源:光明日报

  几年前,每到过年只有数不尽的应酬和饭局,但是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后,姜先生就开始改变自己以往的过法了。“带孩子去书店买点书,看一些书画展览,看看电影等,这些成为我近年来的追求。”姜先生说,春节不只是吃喝的节日,更是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机会。

  可以说,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成为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从“过年就是年夜饭”转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从“过年买件新衣服”转向整个市场“春节经济”的诞生与拉动。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出现明显变化,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文化消费支付能力越来越强劲。2010年人均GDP达到4300美元的时候,我国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文化初级消费开始有了明显增长。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文化产品的消费初步显示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对此,有业内专家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欧美国家高福利、高保障、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运行方式和消费环境、消费习惯密切关联。相比之下,受限于住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加之国民长期形成的存钱致富传统心理,使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稍显滞后。

  应该认识到,文化消费应当也能够成为未来中国消费增长的领头羊。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对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4成的消费者会进行文化消费,而且绝大多数人的消费预算在500元以下。文化产品的质量、创作团队的阵容和个人爱好成为了最能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在消费种类上,9成以上的消费者选择了电影,各类演出、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吸引了一成左右的消费者。这说明,春节文化消费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提供更多让消费者喜爱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提升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能增强人们的消费意愿。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如何进一步提振春节文化消费,具有启发意义。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大力推动,某种角度上缺乏市场内生发展的动力。而文化消费则把消费者放在市场主体位置,从而形成自下而上以市场的角度来引领文化需求、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因此,培育一批从内需出发、拉动消费的增长量成为未来春节文化消费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要延续包括春节在内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必须将其物化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产品。在春节这条文化消费链条上,不仅要有鞭炮、春联、年画、贺卡、年糕等标志性的“年货”,还要开发出具有春节喜庆色彩的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工艺、旅游等门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从城市扩大到广大乡村,而且要延伸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创新开发是春节文化消费产业链不断延伸的重要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的需求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对春节文化服务及各种“文化年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改革创新传统“年货”,使其符合当代大众的文化审美趣味,融入现代市场;另一方面要能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当代高新技术,生产新的“年货”。比如,将传统的登门或当面拜年的方式改为用电话、手机和电脑等现代科技设备互相拜年,推出更多现代化的交通、餐饮、旅游、服务设施,使古老的春节更加充满生命力。

  全球范围内,各种节庆活动都是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这些节庆活动各不相同,有的以公益方式扶持新产品创作,如法国巴黎秋季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不仅资助新创剧目而且以低票价培养潜在的文化消费者;有的把节庆办成一年一度的文化嘉年华,以丰富的产品直接拉动文化消费。我们的春节文化消费也可借鉴这种形式,把春节节庆本身经营成为一个文化品牌,使其文化味越来越浓,影响越来越大。(新闻观察员 杨 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