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教育不能放任“国际班”“去中国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5日14:4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者按中学生修习完国外大学认可的“国际课程”,即可直接申请国外大学。这种留学捷径正日渐流行。但是,这些国际课程基本由学校自行引进、社会中介参与,缺乏政府引导、统筹、规范,导致乱象频出。不少学校的“国际班”,全套“拿来”境外课程,放弃了学生的母语教育和文化历史教育,丧失了国家的教育主权而浑然不觉。针对此现象,光明日报记者以今年上海“两会”上的一份民盟提案为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中学生修习完国外大学认可的“国际课程”,即可直接申请国外大学。这种留学捷径正日渐流行。但是,这些国际课程基本由学校自行引进、社会中介参与,缺乏政府引导、统筹、规范,导致乱象频出。不少学校的“国际班”,全套“拿来”境外课程,放弃了学生的母语教育和文化历史教育,丧失了国家的教育主权而浑然不觉。针对此现象,光明日报记者以今年上海“两会”上的一份民盟提案为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上海市“两会”上,记者看到了来自民盟的一份提案,直指这些“全境外课程系统”,完全脱离了国内的学制和课程系统,不管这些学生最终是否出国留学,都造成了他们的“去中国化”。民盟上海市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朱怡华告诉记者:中学阶段绝对不该缺失国民教育,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中获悉,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全国各地引入的国际课程已超过20种,近300所学校正在开设各类“国际课程班”。

  近两年,“国际班”的发展速度尤其惊人。以上海为例,朱怡华透露,2010年,上海共引进7种国际课程,到2012年,国际课程数已达18种,包括美国的AP课程、IB课程,加拿大的BC课程,澳大利亚西澳课程和英国A-Level课程等;国际课程班的学生规模也增长很快,从2010年到2012年,两年间就翻了一番。

  引进国际课程的好处自然有不少。但是,有一批学校开设“留学预备班”,利字当头,全套引进国际课程替代本土课程,放弃了母语教育和中国文化与历史教育。一些学校为了标榜国际化水平,将学生纳入“全境外课程系统”,完全脱离了国内的学制和课程系统,不管最终是否出国留学,都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去中国化”。“在基础教育阶段首先是国民教育,培养优秀的本国公民,然后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生活能力的人。”朱怡华说。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教育起到非常微妙的作用。放弃本土课程、照搬国际课程,未必有利于孩子申请国外大学,更不利于孩子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这种短视的做法无视教育主权,还会带来文化认同、课程结构等一系列的风险。“教育始终要以教育为目的,以出国为导向,以赚钱为目标,这样的教育迟早要出问题。”(光明日报记者曹继军 颜维琦 )

  上海市教委2012年8月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21所针对国内学生开设“国际课程”的“国际班”。

  上海市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情况

  课程 学生(人)

  IB课程 892

  英国A-LEVEL课程 1200

  加拿大BC省课程 311

  美国AP课程 223

  中美合作PGA课程 56

  德国DSD课程 130

  美国SAT课程 14

  其他课程 302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