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明星制”话剧折射文化产业浮躁心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5日12:28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刘晓庆转发了网友“新世纪董大爷”的一条微博:“刘大姐确实不一般,长得不一般,演的不一般,票价也是创历史最高,太原风华绝代的承办方怎么这么有胆量,抓住市场摇一摇,淘金没商量。”原来,由刘晓庆参演的话剧《风华绝代》在太原演出时竟然卖出了2980元的高价,票价直追演唱会,连她自己也吓了一跳。不只是《风华绝代》,春节临近,话剧市场纷纷打出“明星牌”,希望搭上贺岁档这班票房快车,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院。然而,动辄上千元的演出票价却让很多话剧观众望而却步。“明星制”对话剧艺术以及整个产业是福还是祸?这一问题引发了业界的热烈讨论。

  “明星制”缘何火爆话剧舞台

  “明星制”话剧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话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找到当时的演艺明星史可出演并且获得了巨大反响,从此,“明星制”话剧就一发不可收拾。郑铮演《情感操练》,姜文演《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陈佩斯演《托儿》,葛优演《希望长安》,刘烨演《琥珀》,黄磊演《四世同堂》,何炅和谢娜演《暗恋桃花源》……越来越多的影视明星登上了话剧舞台。

  “明星制”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认为,这是“商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受到影视产业迅速发展的影响,许多舞台演员和观众都被拉到了电视机和大银幕的圈子中,舞台表演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在这种危机时刻,影视明星回归戏剧舞台,把许多观众又拉回了剧场,甚至使“明星制”话剧成为许多剧场的生存“法宝”。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胡薇认为,明星和话剧结合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影视明星就是活广告,话剧能利用他们的知名度迅速吸引更多的眼球,使投资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影视明星来说,舞台有一种天然的魔力,能第一时间与观众交流,磨炼和证明演技,这种经历是出演影视剧无法比拟的。”

  市场繁荣不能靠明星撑场

  尝到了名利双收的甜头,越来越多剧院打出“明星牌”。然而,表面欣欣向荣,背后却潜藏着许多隐患。“许多观众都向明星看齐,话剧成为‘大片’,观众消费的不再是舞台艺术本身而是明星,本末倒置造成市场的畸形发展。”青年剧评人徐健分析道。

  “明星泛滥,久而久之,观众也会感到审美疲劳、心生厌倦。”胡薇强调。她指出,话剧是整体性非常强的舞台艺术,它要求演员有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底以及长时间、全身心投入的排练磨合。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主演与其他参演者的默契度都会影响最终表演的质量。如果参演的影视明星本身不适合角色或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排练,就会对演出效果造成极大的伤害。影视明星偶尔出现,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但若为了加强戏剧的可看性和趣味性而经常出现,表演再不尽如人意,很容易沦为观众的消遣。“这就像吃年夜饭,如果天天都给观众吃,时间久了也会腻的。”

  徐健提出了另一个现象。“有些话剧甚至直接声称是为某位明星量身定做的。本来应该是好的戏剧培养出明星,现在戏剧却沦为了明星炫耀资历和炒作人气的工具,这对戏剧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宋宝珍又进一步指出,从观众的角度看,影视明星高额的出场费造成制作成本增加,导致演出票价的大幅度提高,可能吓跑了真正意义上的话剧观众,使“明星制”话剧成为“奢侈品”。

  回归艺术本身才是根本

  “明星制”话剧泛滥的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话剧舞台、甚至整个文化产业大环境存在的娱乐化趋势和浮躁心态。急功近利,长此以往,将会对话剧艺术产生致命的伤害。那么,如何扬长避短,让“明星制”成为促进话剧艺术发展的良药?

  胡薇建议,明星要慎重选角,认真对待排练和演出。能否在话剧舞台立住,要看表演功底、参与态度以及与角色的契合度,只有符合这些苛刻要求的明星才是话剧舞台真正需要的明星。宋宝珍也赞同这个观点。他举了个例子,话剧《李白》中,“李白”一角的扮演者濮存昕,就是在几十年几百场的演出中不断磨炼,才有了现在如同把“李白”化在自己身上的一种演出状态。

  而对于创作者和投资者,宋宝珍则强调,要以戏剧的艺术性为本,重视话剧剧本的创作。“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代表作《雷雨》《茶馆》,历经几代不同演员的演出,依旧光芒璀璨,经典地位不可动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剧本的价值。好的剧本宛如衬托明星的夜空,它让明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相反,差的剧本有可能让明星真的成了花瓶。所以,即使是明星戏剧,也要以剧本为主导。”“还有观众和传媒,也要给予明星话剧以冷静、客观的评价。相对于演出阵容,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话剧本身的好坏,给演出市场以正确积极的导向。”徐健补充道。(光明日报记者李 蕾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 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