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努力还原真实 实现两个突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5日09:02 来源:人民日报 谷国庆(电影《全城高考》出品人)

  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是,高考不止是一场升学考试,更寄托了一个家庭的厚望,甚至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高考无疑是个沉重的题材,但《全城高考》要摆脱谆谆教诲、奋力应考的固定模式,将这场“青春的战斗”以清新小品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为此,编剧赵葆华深入生活,做了大量的素材采集准备。

  影片塑造了四个有代表性的考生形象,分别反映了师生矛盾、家庭经济矛盾、父子矛盾及婚姻破裂对考生的影响。在这四个高考学子背后,是不同的家庭情况以及家庭关系。这样的人物设置使得影片折射出社会各阶层面对高考的心态,以及考生在这段时期的叛逆心理。

  在追求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影片努力突破创新,塑造了一个如父似友的新型教师形象——班主任范老师。面对学生在高考重压之下的叛逆与挑战,范老师以执着的敬业精神,不断化解师生之间的焦虑与矛盾。老师把自己的心和考生的心紧紧系在一起,与考生一起接受挑战和压力。贺帆代替父亲去找假烟贩子讨债被打,范老师带着其父赶到,仗义出手相救。在高考当天贺帆遭遇车祸,范老师想办法让医护人员陪着他进考场,实现孩子参加高考的心愿。任雪父亲强迫范老师签署高中结业证明,以便为任雪办理退学出国手续,范老师坚持尊重任雪的意见不肯答应,后又陪任父畅谈开导。林叶感到被父亲遗弃,范老师像父亲一样重新为其栽种桃树,让枯树重新开花,使林叶大受感动,重拾信心。每当师生一起战胜一个困难,每当师生一起接受一个挑战,都带来师生关系的一次新的融合,让考生产生新的动力。由此,师生从矛盾对抗,到融合共振,考生在这个关系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抗争的力量。影片末尾,高考过后所有考生围着班主任范老师,唱出了心中的感激与谢意,师生抱成一团痛哭流涕。这个将矛盾转化为力量的过程,“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的感悟,正是影片师生情的“魂之所在”,也是影片的主要艺术诉求之所在。

  影片另一突破是努力通过考生的不同抉择,对当前的高考制度作出反思。影片中秦鹏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宣称“读书不是读死书”,不愿意按照传统模式以考试成绩来博取自己的前途,而是凭自己的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最终,秦鹏因为高考作文标新立异导致高考失利,却被北京的出版社相中成为签约作者。影片通过秦鹏的成才之路,对唯有金榜题名才有出路的高考制度和成才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年轻人勇于战胜困难,接受挑战,追求美好人生的精神品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