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张光茫:大师的胡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1日10:00 来源:河北日报 张光茫(山东)

    胡须是男人的标志,也是个性的代言。近现代史上就有许多大师留有胡须。

    胡须的形状是性格的体现。文学大师鲁迅的“一字胡”,不向上,也不向下,一字排开,煞有特点,让人过目不忘。鲁迅先生说他的胡子两端上翘的时候,不招国粹家喜欢;两端下垂的时候,又不招改革家喜欢。气得他剪去两端只留当间,终于成为隶书的“一”字。鲁迅的胡须很能说明他的性格,这“一字胡”,正是他刚正、耿直性情的印记,鲁迅的批评精神都凝聚在他的胡须里。读懂鲁迅,胡须里有正义,胡须里有真理。

    胡须有时还关乎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日军占领上海后,京剧大师梅兰芳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日军为了粉饰太平,妄图把梅兰芳请出来,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东京等地巡回演出,梅兰芳就留起了小胡子,对外称自己“上了年纪,嗓子坏了,早已退出舞台”。日军派汉奸朱复昌“请”梅兰芳出面讲几句话,梅兰芳听说后,让医生给自己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不退。日本人派军医来检查,果然发现梅兰芳得了伤寒,高烧42度。他们这才放弃原来的打算。梅兰芳的蓄须明志,在艺术界传为美谈。

    国学大师闻一多为抗日蓄须,结果发现留了胡子十分体面,遂成了美髯公。一次,到石林旅游,闻一多含着烟斗,穿着大棉袍、布鞋、扎脚裤,坐在大石头上歇脚的时候,学生帮他拍了一张照片,他看了十分满意,装到玻璃框里,到闻家拜访的人看后都齐声赞叹。日本宣布投降后,他立刻剃须。满院子的小孩看到他回来,都伸出大拇指,说道:“顶好,顶好!”刮掉胡子的闻一多,突然,从一个老头变成了中年人,甚至连学生们看着都不认识了。闻一多的蓄须明志,表明他抗战到底的决心。

    胡须有时还会带来谐趣的故事。国画大师张大千长着飘逸的白胡须,看上去颇有仙风道骨的气质。一个朋友见到他,好奇地问:“张先生,你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张大千从来没注意过自己的胡子,故而据实道来:“我也不清楚。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这天晚上,张大千躺在床上,将胡子放在被子上面,觉得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把它捋到被子里头,也感到不像是那么回事。真可谓,里也不是,外也不是,怎么折腾都觉得不妥。张大千为胡子的烦恼,更显示了他幽默风趣的人生。

    胡须有时还是智慧的象征。抗战初期,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几位清华同事结伴过镇南关,司机叮嘱大家,过城门时千万别把手放在车窗外面,以免发生危险。其他人遵嘱而行,只有冯友兰纳闷:手为什么不能放在车窗外?将手放在车窗外与不放在车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与特殊意义何在?这几个问题尚未寻获答案,他的右臂碰到城墙后就“咔嚓”一声骨折了。住院期间冯友兰不能刮胡子,于是,就蓄起了络腮胡子,从此变成了美髯公。冯友兰浓密丰茂的胡须,由内到外透着一股儒气。

    胡须的留剃,对大师们来说,不仅显示了个人的志趣,更代表着一种性格,一种态度,一种无声的宣言。这确实值得后人尊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