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王乾荣:让诺奖更好玩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30日09: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乾荣

  回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作家通讯》编辑跟一百多位中国作家约稿,请谈感想。后者均以即兴的简单话语回应,几乎众口一词认为,这个奖是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荣耀。而刘震云说:“我有这么一种观点,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了中国文学多大的荣誉,反而是中国文学给诺贝尔文学奖带去了一些丰富的东西。”赵本夫只说了一句话,“莫言获奖,让诺奖更好玩了”, 意思与刘略同。

  不能说,众作家的观点是错的,因为那确实是一种荣耀,而且是莫大荣耀。但刘震云、赵本夫看到了众作家所忽略的另一面,难能可贵。

  托尔斯泰没得诺奖,无损于托翁,却是诺奖的损失。中国有中国的作家,有没有诺贝尔文学奖,几千名中国作家都在默默写作,写中国的人和事。谁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说明谁写得好。但是,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就一定是评价中国作家创作水平和业绩的标准呢?

  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世界大奖,创于一九〇一年,每年奖一人,得主也有百把位了吧?有人统计,其中印欧语系作家占百分之九十二点五,汉语作家直至百多年后才占上区区百分之一,以前为零。世上使用汉语人数十多亿,约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也即是说,汉语为世界最大语种,而读汉语文学作品的人,相应地是世上最大的读者群——仅从这个意义上说,难道莫言的得奖,不是“给诺贝尔文学奖带去了一些丰富的东西”?

  文学奖不像跳高,越过两米五十就是世界冠军;也不像物理生物化学等奖,有一个相对“硬性”标准。所谓“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言人人殊,只闻“所见略同”,不见绝对“共识”。那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缺少为世上最大读者群写作的作家,则悖谬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普世性,怎么说,也不是它的光荣。说诺奖评委会不了解或者忽视这群作家及其读者也好,说它存在偏见也罢,总之,是它做得不够,不到位。不管意识形态如何,那么多中国作家勤奋写作,产生了各式各样巨量文学作品,不能说没有社会影响,就一概不如印欧语系作家及其作品吗?一些较小语种的作家,也得过这项奖,为什么偏偏缺少数量巨大的汉语作家?如此,像赵本夫所说,这个奖项还“好玩”吗?最多是,你们“玩”你们的,我们“玩”我们的——可如今不是“全球化”时代吗,大家须一起“玩”呀。

  我愿意相信,由于汉语的独特性,也许诺奖评委会不甚了解中国文学,而对于“不了解”,自然不便评奖——但这是诺奖评委会需要克服和补正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中国文学的问题。中国文学自然存在有碍创作和“走向世界”的种种“问题”,但是哪国文学是纯然没有“问题”的?如今通过中外翻译家的努力,又经通晓汉语的诺奖评委马悦然先生积极推动,莫言等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得以走向更广阔天地,在更多使用其他语言的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陌生而丰富、神奇的世界,并逐渐为他们所熟悉,乃至于诺奖评委会不得不注意到这些作品,今年“居然”给莫言评了个奖——如刘震云说,这无疑丰富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内涵,是中国文学和莫言对这个奖项普世性和权威性的一个贡献。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当为此感到荣幸。

  中国在目前的境况下,既能产生莫言这样的大作家,也就会有跟莫言比肩、为世界文学贡献更多“中国经验”的作家涌现。中国作家,加油啊,还会有人去斯德哥尔摩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