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王朝柱现象的启示(雷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30日09:30 来源:文艺报 雷 达

  提起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人们常常谈到王朝柱,认为他在传记文学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两个大的领域中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他的历史眼光、写作路径、艺术经验值得总结,且有人将之称为“王朝柱现象”。王朝柱采用的基本是传统的方法、现实主义的叙述,其衡人断史的眼光,基本遵循的是“正史”的规范,即体现的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尺度,属于标准的主旋律创作;然而他的作品却并无陈旧之感。他的几部主要电视剧的收视率都甚为可观。一方面,他的创作无疑是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但另一方面,假如没有来自广大观众的首肯,没有自身的收视率、影响力,恐怕也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上站住脚跟。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近些年来新生力量崛起,新的党史军史研究者和青年才俊大量涌现,像王朝柱这样接近老年的、自学成材的、属于业余的史学学者、作家,却还能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还为社会所需要,也是一个奇迹。这就促使我们思考:王朝柱成功的原因何在,他的作品魅力何在,他何以仍能为读者和观众所喜欢?

  启示之一,是天道酬勤,厚积薄发。读破万卷书,注意吸收历史,特别是党史军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化入作品,是王朝柱成功的一大原因。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认识了王朝柱,对他早期的写作生活有所了解,还为他的第一部传记文学《李大钊》写过书评。我第一次到他家,被满屋子历史书籍和文史资料给镇住了,一大间屋里,只有书桌椅子处有一点小空间,他每天就埋首于此。人简直要被书压迫得窒息了。他说他一辈子就是对历史感兴趣,尤其对近现代史感兴趣。是啊,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感慨地对他说,如此刻苦,那谁都盖不住你,早晚要出大名。这话王朝柱记了好多年,现在还经常说起。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几十年时间里,王朝柱之所以能不断拿出或是传记文学或是电视剧本,而没有枯竭相,后劲十足,与他多年来勤奋刻苦的读史积累是分不开的。

  启示之二,以厚实的史料基础取胜,以深刻的分析史料见长,他对大量历史细节和史实的占有,显示了扎实的基本功,为许多党史题材写作者所不及。王朝柱不以观念的新锐炫目,却能提供更为厚实的历史真实,能以更大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征服观众,获得共鸣。当然,这些年来历史界、党史界新论迭出,翻案文章不少,王朝柱是很注意吸收的。例如在《长征》中写遵义会议的过程就融入不少新材料。但我以为,王朝柱作品的魅力最主要的还是来自扎实的史料——生活本身,他能真实地写出历史事实本身的强大的内在逻辑力量,这是仅靠观念化的写作无法相比的。从治史角度看,王朝柱擅长国共两党历史的研究,对蒋介石及其密友,对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的研究都很深入,这才保证了他日后写全景式重大题材电视剧的资源储备。

  从《政坛败将——史迪威在中国战区实录》一书也可看出,他对蒋介石的历史和抗战史是下过功夫的,实际上该书是蒋介石史的延伸,以至写起史迪威来也能游刃有余。该书通过史迪威其人的战功、政见,以及与蒋介石的矛盾,抓住他的悲剧这条主线,再现了中、美、英三国元首及其军政幕僚是如何进行政治角逐的,从而再现了二战的广阔背景。

  启示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根、以人为魂、以人带史,所有作品都建筑在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业绩、人格、个性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在他眼里,百年历史,主要框架就是众多历史人物构成的。王朝柱早期以传记文学创作为主,善于以人带史。新世纪以来,他逐渐尝试驾驭全景式的宏大叙事,并取得经验,既有伟人性格的魅力,也有群星灿烂的壮阔,以《长征》《延安颂》《解放》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制作,均给观众带来了雄浑的视觉语言冲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