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斯人已逝 美文长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25日09:17 来源:文艺报 杜元明

  新近去世的香港作家也斯(梁秉钧)祖籍广东新会,1949年3月12日出生,同年随家人到香港,4岁丧父,20岁开始专栏写作,20世纪70年代参与编辑《中国学生周报》。也斯在香港浸会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曾任职报社,当过中学教师,1978年赴美留学,1984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学成返港后,他长期任教于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系,讲授文学与电影、比较文学、香港文学、现代文学批评、中文文学创作等科目。   

  也斯才学广博,其艺事横跨文学创作、评论、摄影、录像、编舞等界,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优良成绩。也斯与西西一起自上世纪50年代始致力于实验小说创作,成为最早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引入香港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家,而其散文成就也甚为突出。他著有散文集《灰鸽早晨的话》《山水人物》《城市笔记》《在柏林走路》《新果自然来》《也斯的香港》,另有小说《养龙人师门》《剪纸》《布拉格的明信片》《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后殖民食物与爱情》,诗歌《雷声与蝉鸣》《诗与摄影》《博物馆》,评论《香港文化空间与文学》等。其小说《布拉格的明信片》、诗集《半途——梁秉钧诗选》分别获得香港市政局第一、四届中文文学双年奖,他还曾获“大拇指诗奖”、“艺盟”1992香港作家年奖,去年还当选香港书展年度作家。

  贴近生活、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并给予人文关怀,是也斯散文的创作特色之一。以人为本的文化审思使他常常着意于观察和描写各类人物,在其笔下,不仅留下了各具个性气质的艺术家的清朗面影,而且刻画了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卖木履的老人、卖菜的老太婆、排字童工、陶瓷艺人甚至于街头流浪的一群——的真实形象。也斯说:“我不喜欢滥情的东西。我倾向于具体的呈现、自然的组合,用自己的方法透视香港,在具象中藏着自己的情意。”

  寓情意于具象,知性附于感性,是也斯散文汲取小说写法的一种审美追求。在《污染的溪水》中,作者写,自己原本以为要去的礁溪是个有农村风味的小地方,不意首先遇见的却是一条为招引日本旅人寻欢作乐而亮起“小红灯”的市街;作者本要去观赏的是五峰旗瀑布的美丽及其流水的明净,但却发现流经市街的溪水已混入纸皮、果屑和污水潭的脏水而变得混浊……此篇于通俗晓畅的具象描绘之中寓入对丑恶的批判,是一篇运用立体透视方法的、以写实为主又杂入现代技巧的散文精品,它内涵沉实,寓意深切,耐人寻味。

  融入诗与绘画的元素,对人与物象加以意象化、生命化描写,是也斯散文的另一特色。《新果自然来》渲染一位老人于烈日炎炎之下在海浪汹涌的海边礁石上独自垂钓,虽然一无所获,“但是他依然坚持,耐性地坐在那儿,面对沸腾”,颇有古诗中“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同这种写意相映衬,作者别有会心地写老人给“我”的两只小蟹,置于沙滩之后一只被海水冲走、另一只被海水打翻,引发了“我”关于“在这地方生存,小蟹是太脆弱了……它必须是一头顽强的巨蟹”的感慨。作者又发现猛烈阳光下有一丛青绿,“骄傲地、蛮横地、从泥砾与岩石旁边,继续生长下去”,对其顶住日晒雨淋的“强韧”发出赞叹。接着,作者又赞美海水的清洁,赞美渔人拾来的木块上那粗糙而丰富的纹理所记录着的生命图案,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袒露在海与天之间生存,实在需要更顽强的生命力。”而同文后半部分对罗东镇人的描写,包括见到播音员在作“大白鲨广告”、在吃肉羹的小摊发现汤匙上有“新果自然来”字样,这一切都证实着:罗东已没有当年乡土小说家黄春明笔下的小人物——被雇作“活广告”的坤树和失业的打锣人憨钦仔了。显然,无论是自然界的动植物还是人本身,都在生存竞争中发生着转变,也斯则对其强韧的生命力发出了由衷的礼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