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尊受居者——孔仲起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18日09:06 来源:文艺报 叶文玲
孔仲起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孙。1934年生于上海。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孔仲起的山水画以大气雄浑见长,尤其在中国画的云水表现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著有《尊受居》《山水画谱》《孔仲起画集》等专著,出版画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孔仲起》《百年中国书画》等。

  

  孔仲起——这位孔子的七十三世孙,其曾祖孔杏生、祖父孔子瑜及其父亲孔小瑜,都曾是著名画家。

  生于1934年的孔仲起,在精神食粮十分魇足、经济条件却捉襟见肘的家庭中长大。祖传虽有荣耀家世,家境却十分贫薄,又兼兄弟姐妹众多,少年时,家况一直非常清寒。由于家贫,14岁的孔仲起只上了半年初中,就失学了。

  迫于家况,其父孔小瑜在上世纪50年代中,毅然放弃了上海这一黄金宝地,守信重诺奔赴皖中,执教于合肥安徽艺术学校。上世纪80年代中,孔小瑜以86岁高龄安然谢世。

  1950年春,从父亲赴港谋生年余,到1956年别沪赴皖前,孔仲起的长兄孔伯容参军,且长期卧病,孔仲起作为这个人口众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早早就挑起了为家庭谋生为父母分忧的大梁。1951年年初,承父执郑午昌介绍,去新成立的连环画联合书店学习培训,奈因暂无收入而不得不放弃。下半年,17岁的孔仲起进入英雄金笔厂当工人,虽然收入微薄,总算结束了入不敷出的状况,生活渐渐安定起来。

  书山无路勤为径,春风有脚到柴门。尽管是金笔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孔仲起的那管只蘸了7年墨水的笔,却从不落闲,他刻苦自学,将学连环画的基本功充分运用发挥,工会、厂里的宣传板报,都是他挥洒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他勤朴敦厚的品性,更为大家嘉许赏识。不久,他当上了《劳动报》《解放日报》的通讯员。

  1954年,孔仲起因一幅小小的漫画《早与不早》,获上海职工美展一等奖。工人画家孔仲起的名字,也因这业余创作的小小初试而在金笔厂显山露水。1955年,因为有感于有人干活偷懒,惊讶于有人从汽车上偷卸木头,他立刻又创作了一幅漫画《假如大家都有这样想法》,这幅画再次获得全国职工美展一等奖。同年,全国总工会在由各基层单位上报的“保送”名单中,选中了这位善善面相、善善为人的孔仲起,“保送”他进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深造。

  从此,孔仲起与美术结下了终生之缘。

  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就在杭州。到这里学习,是孔仲起人生旅程最重要的环节。他进校时的院长就是渔猎群经、导扬百氏的潘天寿先生。1957年,潘院长为“拯救国画”,创导国画系以人物、山水、花鸟分科办班。彼时恰逢暑假,孔仲起向从安徽回沪的父亲征求意见。在父亲和师友的建议下,孔仲起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国画系的山水专业,师从了顾坤伯。

  上世纪50年代末,浙江水利建设最骄人的成就,便是建成了新安江水电站。素来勤奋好学的孔仲起,将每次参观都当作自己不可多得的学习机遇,在师长带领下到新安江水电站参观时,早已潜心记下了一路见闻。回来后,就画出了《建设中的新安江》等3幅画。这3幅见刊于《新安江全集》的画,是孔仲起奉献于新时代新生活的歌唱,是他与“水”始识初逢的一见钟情。

  孔仲起与水的情缘越结越深,作为美院的学生,无论是教师的倡议带领还是自发而为,到天南地北的崇山峻岭去寻春踏青,到青山满畈流水遍地的乡野去写生练笔,成了他最为心向往之和积极响应的事。而近在咫尺的杭州西湖,更是孔仲起的钟情之地,西湖又是那样一个令天下人无法不爱的佳妙风景,人在杭州、爱上了西湖的孔仲起,与同好姚耕云一起,以西湖十景为题材,创作了10幅册页。册页虽小,但当用以贺年片的形式发行时,就有了家喻户晓的功用,已经在山水画范畴初显才气的孔仲起,从此便有了与画作同在的名声,他的才华也从此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1960年,孔仲起从就读了5年的美院毕业并留校执教。此时,学院业已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有幸留校执教的孔仲起,像美院的所有师者园丁一样,诚惶诚恐地从雅典娜手里接过了这柄育人传艺的犁杖。

  1964年,孔仲起的成名作《浙江潮》参加了全国美展,在全国20余种报刊相继登载且作为单幅印刷出版。1964年,他以新安江大坝节节升高为题材的《日日升》,在《解放日报》配合祖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头版刊出。再次在沪上声名鹊起的孔仲起,画名恰如题名,日日升高。

  从毕业留校执教任山水专业教职至今,孔仲起已在美院辛勤耕耘了58年。半个多世纪中,作为一名山水画的专职教授,孔仲起对山水画的专业研究,精进有加,有目共睹。在教学上,他既有一代宗师高标独立的风范,更有传道授业的素净安详。在教学中,他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学养,因为对教学有明确的美学目标,他写出了在美术界受到广泛赞誉的著述《尊受居画谈》,开宗明义地析解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他一再强调“传统”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无二致,更非对立;他要为“传统”正名:“‘能传则统,能统则传’,传统是数千年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积淀,它有着‘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望今制奇’、‘借古开今’、继承和发展的含义,是‘推陈出新’进行再创造的‘基业’”;他热情地呐喊:能延续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才够格谓之“传统”!

  关于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孔仲起再次从以往对“中庸之道”的曲解入手,提出要摒弃被曲解的“中庸之道”,那过分权宜得失、应变不常、缺少执著的进取精神的“中庸之道”是不可取的。为此,他再次义正词严地宣称:“统”者,是“统括”、“统体”、“统治”、“合一”、“正统”、“道统”、“本治”、“大一统”的意思。只有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才能长期流衍传承;传统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发扬中华文化的金钥匙,是培养热爱祖国的原动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出发点!

  耗尽平生心血的《尊受居画谈》,既是一本孔仲起为配合自己教学所阐发的画论笔记,也是他自己最明白不过的人生宣言。他竭诚希望,今后的美术教育,应该有四:一是要强调基础教学;二是要随时开导个性创造;三是鼓励公众意识,奉献社会的精神;第四点,也就是他从事美育育人的根本宗旨——以美的心灵去美化世界。

  在这本分为“上、下篇”的万余字的著述中,孔仲起明确地表露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就如弦歌千年之功,能够贯通古代、近代、现代教育之血脉。如果说,《上篇》主要谈的是他自己的理论主张,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诸多感受;在《下篇》中,则重点畅谈了作画的笔墨、技法;包括与此相应的为画者应有的境界以及为人为画的品格修养。为此,他援引古今中外的先例,殷殷借鉴热门话题,反复强调学画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个性、时代激情和社会使命;坦陈自己是生活中不折不扣的“三真”派,是地地道道的“三乐”派!

  孔仲起自况的“三真”,是因为从生活中汲取了源头活水的那种原汁原味的真;是对优秀传统有着正确取舍态度的真心诚意的真;是自出机杼匠心独运后得心应手所表现的气质俱胜的真;有了这“三真”,才会在画中见真趣、见真意、见真气,才有卓然的真思震撼于世人!

  孔仲起自喻的“三乐”,更是朴素而幽默的表白——他常拿自己长就的一副“欢喜菩萨”相貌说事,毋庸喻言,这相貌因为恰如其素常宽厚好客之为人,颇受同好称道。于是,他畅情达意地放言,“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这“三乐”的人生信条,给他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当然,他更希望潜心阅读的后生晚辈,能够敏心领悟。

  人能有这样的悟识,当然是由于首先做到了“此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高空看过去”;首先悟及了“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有了这“三真”与“三乐”,孔仲起能不忘忧而陶陶然、欣欣然而寿康乎?

  半个多世纪中,孔仲起写画了数以千计的作品,被画坛盛赞的优秀作品近百件,被博物馆和其他公益事业单位收藏的,也不知其数。其间,光与人合作的大型山水画作,就有数十幅之多,而他在晚年最可称道的,是他在执教、绘画和参加国内外的社会活动之余,还做了两件极有意义的大事:一是在20世纪末的1999年,他参加了“两岸书画界”圆合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二是为《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他领衔创作了12米×2.7米的《祖国万岁》。

  《富春山居图》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一分为二”,残卷分别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馆与浙江博物馆。年前,美院史论专家王伯敏教授首先提出了“圆合”《富春山居图》的建议,很快得到了两岸书画界的赞同。担纲总体策划的孔仲起设计出小构图,两岸画家据此共合临了5幅《富春山居图》。其中两幅分别由浙江美院、黄公望纪念馆收藏,一幅赠浙江台办,一幅赠东道主富阳市政府,一幅带回台湾作纪念。

  《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是要按照20世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汇集近百幅各地的历史画经典之作,旨在展现为中华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革命前辈和英烈的光辉形象。孔仲起的任务就是创作大型山水画《祖国万岁》,寓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孔仲起几易设计稿,和何加林、郑力一起通力合作。历时两个多月后,这轴墨汁淋漓的压轴之作,终于以无出其右的宏大气势脱颖而出。画家采取了“透过云层看大地”的视角,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传统方法运用得精妙之至,于是,就如游目骋怀,在这幅长12米宽2.7米的长卷上,中华大地的天山、祁连山、嘉峪关、黄河、华山、太行山以及黄土高原,以一穷千里之势,在人们眼前赫然呈现;而泰山、井冈山、江南江北平原、山海关、渤海湾,都以特有的绘画语言,表达了意无穷言无尽的激越情思。更巧妙的是在白云深处——在画幅中心处隐现了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龙点睛地突出了主题。如此气势恢弘气象万千的巨作,自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这幅巨作压轴之卷的完成,也是孔仲起生平最灿烂的华章。

  最能代表孔仲起艺术成就的,当然是那本以《中国近现代名家——孔仲起》为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集。这本画集收集了他平生之作中的170幅精品。江河湖海原是孔仲起最钟情的,开卷一幅《超越时空跨千年》,就有气吞万里之气概!集合于本集的画作,一幅幅、一帧帧,无一不见画家极深的功底,无一不是他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收获;那气势冲天直泻而下的《黄果树瀑布》,那寄情浙江建设的《浙江潮》,那如在飞机上俯视的《云深知沃野》,那连“潮眼”都有出神入化之功的《回头潮》和《千堆雪》,而最后一幅压轴画是孔仲起的得意之作《观无涯》,寓意人们的感觉和智慧是从“观”开始,智识和海洋一样无穷无尽无际涯……

  在《尊受居画谈》一书印行时,孔仲起为之自制了一枚书签,笔力遒劲的5个自题字下,钱江大潮正以拍天之势汹涌于天地之间;另一面,则是几行关于“尊受”二字的解释——

  何曰“尊受居”?“尊受”为石涛上人画中禅理,余取其“受与识”互为之旨作斋名为:“尊受居”。佛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盖系主客观依存关系。亦即“心因物显,物因心显”,“格物致知”,“缘物寄情”。简言之:尊重生活感受是也。

  这简短的解释,可教“居外人”的我们茅塞顿开。就在这解释上方,孔仲起依然用他苍劲的墨笔,写了一款题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这款题联,既是孔仲起为《尊受居画谈》一书点出的题旨精要,也是他的人生宣言,此时再端详这位“尊受居者”,委实是额庭平和宽厚,双眼锐光深邃,学问丰浩如海,一脸慈相如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