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巴金在泉州的足迹(陈志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16日10:37 来源:新民晚报 陈志泽

  1930年八九月间,巴金先生首次从上海来到泉州并逗留约一个月。巴金住在黎明大学旧址即今天的实验小学内。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以这里为据点,边办教育边办报纸。巴金时常和他们在一起,并创作短篇小说《父与女》、翻译蒲鲁东的著作《何谓财产》等作品。巴金在作品《电》里写道:“两株大榕树立在阴暗的背景里,两大堆茂盛的绿叶在晚风里摇动。”就是以黎明大学为原型写的。有几年时间,我每年在黎明大学兼几星期课,三楼上的教室与巴金笔下的“两株大榕树”齐高,我望着望着,不觉格外怀念敬爱的巴金先生。

  在小说《电》《雷》《星》里,巴金不止一次描写一群群革命青年穿过小巷去秘密聚会的情景。当年巴金与鲁彦、丽尼、林憾庐及陈范予等人结为挚友,他们常常聚谈的场所,就在泉州县后街25号,这是原来的黎明高中附近的一条小巷,巴金作品里的“小巷”就是写它。我现在住的地方就在“县后街”这条小巷里,每天数次经过25号。有一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叩开了它的铁门。穿过花树扶疏的庭院,进入居住人家的屋内。主人对于当年巴金在这里与友人相聚的情况不很熟悉,但这不影响我在这里浮想联翩。我仿佛听到年轻巴金的声音在绿树下、屋梁间回响,看到他的奕奕神采在屋内、在庭院里闪烁着……

  1932年4月,巴金先生第二次到泉州,在平民中学住了10天。长篇小说《雨》第五章的后面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巴金先生第三次来泉州是在1933年夏天,他在平民中学亲眼看到友人们为办学继续艰辛地劳动,深受感动,他在《黑土》中写道:“我怀念着南国的梦中的友人,我为他们祝福。”“在龙眼花开的时候,我也曾嗅着迷人的南方的香气;繁星的夜里,我也曾坐了筏子在海上看星星。我也曾跨过生着龙舌兰的颓垣。我也曾打着火把走过黑暗的窄巷。我也曾踏着长春树的绿影子,捧着大把的龙眼剥着吃,走过一些小村镇……”这是巴金先生在他的散文《月夜》《黑土》中展示的20世纪30年代的泉州风情。

  巴金在1930年至1933年三次寓居泉州期间,不但创作出小说《父与女》,回到上海,又写成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以及散文《南国之梦》等作品。

  尽管巴金每次来泉州的时间都很短暂,但他对泉州的风土人情却十分深刻。在散文《黑土》中,他写道:“的确,我们南方的土地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可惜非常短暂),就是在那样的土地上度过的。”“……我们兴奋地谈论那些使我们热血沸腾的问题……大家怀着献身的热情,准备找一个机会牺牲自己。”可见泉州之行对巴金创作的影响之深。

  巴金先生对泉州、对黎明大学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后来,他虽不能再到泉州,但依然十分关注泉州和黎明大学的发展。他曾向黎明大学图书馆赠送图书共11批7073册,这批图书目前收藏在该校图书馆中,而巴金先生的手稿则由该校的巴金研究所收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