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我们进入了夸张的时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14日11:14 来源:解放日报 谈歌

  夸张是什么意思?谈歌提出这个问题,也太弱智了。这个词不用谁解释,也不用查词典,都能知道。夸张是运用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在文学作品中,夸张也是常常运用的手法,即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哦,对不起,嗦了!

  夸张的话儿,试举如下例子

  之一,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当不得真,项羽就是推土机也没有这样的本事,说说而已。拔山?以为是在萝卜地起萝卜呢?以为他是变形金刚呢?

  之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也当不得真,写文章管不着天气预报,写首诗也碍不着牛鬼蛇神。

  杜先生是激动了。距离跳大神儿的还有一米远了哟。

  之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还是当不得真,再难的路,跟上天不上天没关系。李先生是忽悠呢?或许是为了寻求工程资金支持的一种宣传?

  之四,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小学语文课本)——更当不得真,什么瓜啊?您就是把香油瓶子都弄翻了,出了您家也闻不到味儿了。这更有点广告的味道了。

  不必再举例子了,上述都是文学夸张,好理解,具强大的感染力。

  可如果夸张作为一种性格出现,我们能接受吗?事实确凿,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性格夸张的角色。

  先说习惯,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与我们生活习惯不相同的家伙,我们或许认为他许多行为方式夸张。打个比方,我们遇到一个诗人(这年头儿真正的诗人不多见,扮相的诗人多了),他的行为举止,我们也会感觉到夸张。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教育,彼此审视,大概都会觉得彼此夸张。

  脱开这些,把夸张放到我们实际的生活经验中去看,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夸张。这是生活的需要。比如在常常际会的红白事上,比如我们常常在公共场合遇到第一次见面的人,当我们表达敬意或者哀悼时,我们一定会在一瞬间下意识地夸张自己的表情规模,夸张自己的行为方式。没有办法,这是为了烘托对方的心理或情感需要,也为了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装饰了一下自己的形象。再具体一点比方,如果我们去喝某个朋友的孩子的生日酒,或者满月酒,尽管你刚刚跟老婆干了一仗,或者你刚刚从股市赔了个底儿掉,你也必须满面春风地哈哈笑道:“好啊!这孩子真好啊!”这是逢场作戏,这是权宜之计。这种戏剧化的表演程式,你必须去夸张地去做。宁过之,万不可不及。

  可是,当这些夸张运用到商业中去的时候,那些哭着喊着“跳楼价啦!”“放血价位!”包括售楼小姐或者导购小姐那勾魂摄魄的微笑种种,您千万别信。这种夸张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为了商业利润。可能就是“卖拐”!

  事实上,生活中躲不开夸张的影子。老年人染发,也免不了夸张,您千万别相信“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高谈阔论。铺天盖地的化妆品市场,就是为了女士们的夸张需要而存在。当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女人拿着麦克风,大庭广众之下,搔首弄姿,细尖着嗓子,扭捏着身段说,“我们女孩子么……”如何如何;或者,一个四五十岁的大老爷们儿,举着酒杯满桌子窜,腆着一张胡子拉碴的脸说:“我们男孩子么……”怎样怎样。您别不舒服,她和他绝对是在夸张的方向上走得太远了一些。他们肯定不是“纯娘们儿”,也肯定不是“纯爷们儿”,他们也肯定不是“不差钱”!

  问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夸张是一个事实确凿的东西。相对性太强烈,不知道具体情况,我们则很难定论对错。好比说,当代年轻一代的夸张,我们大都很难接受,比如起哄着去参加某个明星的演唱会,再比如拥挤着去找某一个明星去签字,若能签上一个,真比彩票中奖还高兴;或者说,某个大奖赛得了一个名次,就得泪流满面,这种夸张式的表情,以至于让我们都茫然不知所措。都疯了?

  差不多,夸张到一定限度,越过去,就是疯了,这是一个夸张的时代,你不疯不行。

  或者说,我们正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个夸张的时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