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漫谈“大连文学五虎将”(王多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08日14:17 来源:《海燕》 王多圣

  每次来到大连,看到老虎滩公园标志性的群虎雕塑,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五个大连作家雄姿勃发的形象,他们占据目前十五位辽宁省签约作家份额的三分之一,以年龄为序,分别是宁明、陈昌平、刘东、于立极、张鲁镭五位作家。基于中国文坛“陕军东征”、“河北三驾马车”、“甘肃小说八骏”等先例,我想,不妨也把这个作家群体冠以名号,称他们为“大连文学五虎将”。

  众所周知,辽宁是个文学大省,大连文学占据了文坛辽军的“半壁江山”。代表辽宁最高创作水准的省签约作家聘任制从1997年正式启动,至今已聘八届。签约作家体制集中了我省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各门类优秀中青年作家,通过辽宁作协和文学院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精心的引导、管理与服务,他们的创作在全国文坛日益引起关注,影响显著,成绩骄人,已成为被聘任为签约作家也被视为创作实力的象征和崇高荣誉,对全省的创作繁荣起到了应有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下面,我就五位作家的创作情况进行阐述。

  在浪漫之都大连这块文学的沃土上,诗歌一直都生生不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宁明以自己独有的个性与高度,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里唯一一位诗人。然而,在我的眼中他更是一位英雄!他毕业于俄罗斯联邦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退役前系空军某部副师长、特级飞行员。他曾是中国现役飞行员中惟一的中国作协会员,被誉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诗人”,以鹰的雄姿捍卫祖国蓝天的安宁。他的诗情因为蓝天而有了高度,他的人格因为蓝天有了辽阔。就战斗机部队飞行员这个高风险职业而言,它锤炼了宁明的顽强意志和斗志,造就了坚韧、不屈的个性,培养了果敢、心细的作风,在他的身上,形象体现了“功夫在诗外”这句名言,这些迥异之妙成就了一位优秀诗人。他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新华文摘》、《散文选刊》等发表诗歌、散文两千余首(篇),诗歌、歌词、散文入选90余种权威版本的“年选”、“精选”、“排行榜”。如今他出版诗集19部,两次获空军蓝天文艺创作奖,四次被评为“大连市文艺界有影响的十位人物”和“大连市文艺界有影响的十件作品”,两次获大连市优秀创作奖。为表彰他在诗歌中运用优雅、简短的朴素词语所创造出的美好而辽阔的意境,他被授予“首届中国十佳军旅诗人”。2007年11月,宁明代表空军参加了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宁明一直在不断追求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他的诗歌中会含有职业上的某些气韵,以及因职业特点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观察事物的视角,但他不会一味地去重复这种职业带来的“风格”。他认为求新求变,不断突破,艺术才有生命力,诗歌更是如此。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松涛称:“宁明以特殊的作者身份和极富个性的艺术态势,丰富了诗歌园圃。在日趋物化的今天,捍卫祖国尊严的人,同时也捍卫着诗歌的尊严。这给窘境中坚持作战的纯文学以莫大的鼓舞。”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李轻松称:“宁明惯于用空中芭蕾的舞姿展示他的优异部分,因此他的诗是对我们容易忽略的细微部分的深情拥抱,带着他独有的英雄本色,短促有力,有着凌空一搏的风采和闪电般击中我们的哲思。”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宋晓杰对宁明的诗曾有过这样的概括:“宁明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不是用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成的玻璃房子,不是用玄奥的线条虚设的空中殿堂,不是用温吞的材质随意搭建的温室。他的诗是一间朴素的砖石房,有斑驳异美的质感,有流荡通透的气息,能容纳春华秋实,能担当风霜雪雨。稳稳当当,踏踏实实。”

  诗人宁明说:“文字与飞行是我的两个翅膀”。而在文字中,诗歌和散文是他的双翼。2010年,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创作的“飞行散文”《丢失》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散文界和有关专家评价宁明的散文,“以极其独特的题材优势、陌生化的叙述方式、沉潜于文字背后的深刻思考和极富个性的优美语言,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宁明的散文《大海有多高》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散文精选》(我省入选的另两位散文家是王充闾、鲍尔吉·原野)。如今,宁明的两部散文集已经完成。诗歌赋予了宁明无限明媚的艺术空间,飞行则为宁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独特的体验。正因为如此,当我们静下心来,品读宁明的散文时,我们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一种别样的情怀。也正因为如此,宁明的散文于点滴中彰显出的言说特色,也具有了非同凡响的惟一性。无论诗歌和散文,宁明都以其真挚、丰盈、清澈的语言,精妙、灵动、隐秘的意象,备受当代文坛的关注。他在所有的作品中化身为一个唯美主义者,在其精心塑造的碧蓝天空中,抒写着安静飞翔的理想诗篇。

  使小说家陈昌平蜚声文坛的作品唤做《英雄》,他以形而上的形式诠释了文学的英雄气质及气度,展现了“大连文学五虎将”的虎气。这部恢弘之作最早发表在《作家》上,后来被《小说选刊》转载,并获得《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入围鲁迅文学奖。著名评论家洪治纲说:“陈昌平的小说对历史的表达是诡秘的。这种诡秘,既体现出他的一种叙事智慧,又折射了他的某种思考深度。面对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面对无法主宰的历史浪潮,陈昌平不是昂首挺胸阔步而上,而是巧妙地避开它的峰尖浪谷,在一种民间化的边缘地带,敏捷地捕捉和书写着历史巨浪拍打堤岸的回响。”这位祖籍山东延续孔圣血脉的汉子,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教师、编辑和企管等工作,并多年来往于中国大陆和加拿大两个国度之间,为他的作品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时空跨越。在十年经商之后,2001年他再次执笔出山,很快引起评论界的关注。仅在2003年,陈昌平便以《特务》、《汉奸》、《英雄》等作品让文坛刮目相看,随后又有《小流氓》、《大闸蟹》、《谁能与我大战八百回合》、《国家机密》等中短篇频频问世。评论家李敬泽、程德培、蔡翔、张陵、谢有顺、贺绍俊、冯敏、宗仁发、胡平、吴义勤、何向阳、张学昕、施战军、周立民等等,均在文章中评介陈昌平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陈昌平以其对历史与生活的特殊审视和理解,使叙事成功地摆脱了对社会表象结构的复制,并进入幽暗仄逼的文化记忆深处,以反讽式的话语呈现出个人与历史的荒诞性存在图景。

  陈昌平系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高研班学员,他1984年开始小说创作并发表作品,在《人民文学》、《钟山》和《收获》等刊物发表小说多篇,著有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国家机密》,中篇小说《英雄》、《汉奸》、《肾源》,短篇小说《特务》、《大闸蟹》等。其中《英雄》、《汉奸》和《国家机密》等小说为多家选刊转载,并进入多家选本和排行榜。曾获得辽宁文学奖、辽宁优秀青年作家奖、《小说选刊》03—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独立编剧的《太阳小队》1996年获第十七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入选《作家文摘》、《作品与争鸣》、《新华文摘》、《2003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2003中国中篇小说年选》、《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中篇小说》、《2003年最具阅读价值中篇小说》、《小说选刊复刊十年金选》、《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备选作品选》、《2001年—2006年中国新时期优秀中篇小说选》,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中篇排行榜、2003年中篇小说专家排行榜。根据他的小说《肾源》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即将开机。他说:“我写作比较追求多义性,暗示性,开放性,但它的核心又要特别明确。这也是我心中好小说的标准。好的小说家要有良知,要有批判精神,如果一个作家对大众的苦难和呼声视若无睹,实际上他是不合格的。作家要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他应该写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而不是他人对世界的理解。”著名评论家孟繁华如是说:“陈昌平貌似松弛的叙述,内在锋芒却凌厉无比。理性华美的外衣一旦剥落之后,赤裸裸袒露出来的就是感性生活生动的质感。陈昌平小说就是用感性生活照亮了历史理性遮蔽和意义讲述所删除了的那部分。”

  “五虎将”中,刘东和于立极的儿童文学创作令人瞩目。辽宁的儿童文学在老作家赵郁秀和滕毓旭的多年引领和培育下,和北京、上海一起并列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重镇,刘东和于立极便是这支声名显赫的“辽宁小虎队”成员,他俩一同获得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辽宁省政府出版奖优秀图书奖等,先后获得冰心奖、《儿童文学》全国“俊以”儿童文学基金奖、辽宁省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并于2007年一同进入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班深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