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王海鸰:从离婚到恋爱“逆生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08日09: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张黎姣

  擅写中年以上女性的作家王海鸰,在写作中不愿重复自己。当她看到儿子和他的朋友们大学毕业,初入职场,面临挫败,便感同身受。她终于找到一个契机,把自己年轻时的感受与当下年轻人面临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压力,通过自己的笔表达出来。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王海鸰新书《新恋爱时代》,记录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主人公邓小可一心想追求事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在与郑海潮的恋情中又希望坚持自我,收获爱情。邓小可的表姐沈画来到北京后也遭遇种种求职艰辛,后又陷入与公司老板向飞的感情纠葛……经历了《成长》的男性视角,王海鸰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女性视角中来。

  尽管书名被打上“恋爱时代”的标签,但是王海鸰认为它有点“以偏概全”。事实上,小说是在还原“80后”的真实生活,包括职场、爱情、婚姻,他们如何在茫然中寻找方向。

  从《中国式离婚》到《新结婚时代》再到《新恋爱时代》,王海鸰的作品在“逆生长”。有读者疑惑,王海鸰是否能准确地把握当下年轻人的心理?对此,她这样回答:“人性是相通的,我也年轻过。只是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年轻人有所区别。我对他们的感受和我的青年时代可以对接上。”

  王海鸰举了一例:书中写到一个年轻人,对她的领导特别崇拜,尽管工作辛苦仍觉得激情澎湃。这种感受,在王海鸰当兵时就曾有过。当时,她的排长就是自己的人生榜样。当然,有一天,当故事的主人公看到自己的领导其实对所有人都一样,而自己仅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的时候,心里非常失望,这种感受,王海鸰也曾有过。她在写年轻人,其实也在写自己的青春记忆。

  为了真实地反映年轻人的心理,王海鸰在写作前,翻看了从前的日记。那些她的经历以及对儿子初入社会时所面临的问题的真实记录,都给予了王海鸰真实的生活素材。“生活的真实是编不出来的,我们又不可能将生活的所有细节都记着。好在它们被记录在日记中。”王海鸰从初中开始记日记。当兵时22人一个宿舍,上下铺,因为常要紧急集合,所以大家愿意睡下铺,可王海鸰却坚决要求睡上铺,为的是把日记本藏起来,藏在枕套里,她想对自己说一些心里话。

  描写年轻人婚恋经历的影视剧近年来并不少见。《新恋爱时代》也是先有剧本才有小说。但两种不同形式的文本虽然出自同一个故事,却都花了王海鸰近一年时间。王海鸰认为从剧本到小说“是一种痛苦的穿越”,但她却不愿意放弃这种“痛苦”,“小说更能充分表达我想表达的东西”。

  尽管年轻人婚恋题材大热,但故事中的戏剧性情节,却让有些观众产生了“恐婚”心态。王海鸰认为,作品首先要强调真实。戏剧作品需要几分钟就设定一个冲突或高潮,但设置了戏剧高度,该如何爬上去?王海鸰给出的答案是:用文学的路爬上去。在她眼中,“戏剧是骨骼,文学是血肉”,只有“血肉”才能区分“骨骼”的不同。因此,戏剧创作不能丢掉文学性,以及真实,这是王海鸰一直坚守的。

  《新恋爱时代》让不少年轻人感同身受,“80后”作家苏小懒看完这本书后,伏在沙发上大哭一场。因为她在职场中体会过书中那句“职场不是家,老板不是妈”,也在恋爱中感受到“恋爱凉不得”的深意。一位读者在看过作品后,评价王海鸰是在用“长者的眼,少年的心”写作,王海鸰觉得,这是最贴切的评价。

  王海鸰还能挖掘出生活中的新内容吗?每个作家都有写作的瓶颈期,王海鸰在自己30岁时曾觉得自己的创作快要枯竭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停滞的是生活——没有新的生活内容,也没什么可写的东西。”然而在结婚生子后,王海鸰却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也成就了她“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