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让永恒获得现实的安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8日12:5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马季

  马季 作家、评论家,现任中国作协中国作家网副主编,《中国文情报告》编委。著有长篇小说《逃亡者》,短篇小说集《月光奏鸣曲》,理论专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等。

  莫言的小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把读者带入如梦似幻的情景当中,然而,又能使人不知不觉触摸到那个梦幻——从而呈现出艺术的真实性。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叫做“高密东北乡”的原乡意识。正是这条似有若无的精神根系,使莫言的小说有力地腾空,完成对叙事客体的自由穿越。尽管莫言众多小说文本的叙述者身份不一,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能够快乐、淋漓尽致地抵达生命的本真状态。同时,“复调”叙事所产生的文本意义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形成了错杂的话语空间,使得莫言的小说负载着洪涛般的生命气息。简而言之,莫言善于把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熔成一炉,烩为一锅,揉成一团,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无论从力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具有浓烈的个性化色彩。尤其是他的历史叙事,对小说如何处理中国人的复杂经验和潜意识,如何描绘外部环境对人物内心的折射,雕梁画栋,构建了全新的图景。

  就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而言,我个人认为,《红高粱家族》应该是其巅峰之作。尽管后来的《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更具丰富性和复杂性,在不同向度上拓展了当代中国文学的精神视阈,却深陷对国家意识形态的缠绕。这种“大道”文学意识,是当代中国文学深陷尴尬境地的根本。“我们人类擅长重复自己。如果我们不愿重复,如果有赞美不断微妙变幻的人生节奏和质地的文艺作品,而我们看到后感到畏缩,那么,我们便忽视了生活的本质。”(卡宁汉语)我偶然读到这句话时,感觉它无意中切中了我们的要害。当然,莫言还是警惕的,他的作品中每每出现“走偏”的人物形象,恐怕是他有意识对“大道”文学的脱离与修正,其实质乃是作家对世界的怀疑态度,以及对生命可能性的探求。时隔20多年,重读《红高粱家族》,我承认这是一部天做之作,一个作家的幸运正在于上天给了他这样的机会,用他的笔写出在当时连他自己也不大清楚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讲了什么呢?它是在酒神精神的引领下,讲述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形态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让永恒获得了现实的安放。它的文学意义在于进入了无比自由的空间——用自然的人类精神替代国家意识形态,实现了人与人的直接对接,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对接。莫言一直在寻找不同的写作路径,希望在变化中得到新的灵感,我想他得到了他该得的东西。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最近上演了一次转身,《偶发空缺》是她为成年人写的第一本书,为了与哈利·波特系列作出区分,罗琳努力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不再用童话式的干净语言,而是让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社会习气。罗琳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许多读者阅读后表示不能理解。她已经拥有了一个作家能梦想到的一切,为何还要带着这种尖锐、深刻和愤怒的态度,描述一个注定会引起争议的社会题材,难道是不甘寂寞,不愿离开舆论中心?也许她自己的话能为此做出解释:“作为作家,你必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或者需要写的东西。我需要写这本书。”不再依靠情节取胜,而更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这正是J.K。罗琳尊崇内心作出的选择,这部作品可能并不完美,但变化本身令人钦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