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莫失节日的文化内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7日09: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晗 宁

  今年的圣诞依然是商家的造梦空间,京城各大商场纷纷推出了华丽衣橱圣诞季、惊爆折扣全新圣诞style……购物的狂欢似乎让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爱上了这个洋人节。然而,民俗学家却忧虑着传统节日的弘扬发展。在前些时日召开的深化传统节日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不无遗憾地说,“目前在弘扬节日文化中有两个误区值得警惕,一个误区叫作狂欢节,一个误区叫作情人节,由于受西方价值观和商业化的影响,许多地区的传统节日都在往这两个误区靠拢,现在到处都是情人节和狂欢节。”

  自2007年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与春节一起成为国家法定假日,这给传统节日的存续与发展、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条件,但光有这些还不够。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定型于传统农耕社会的传统节日必然呈现新的态势,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诚如民俗学家所忧虑的那样:一些节日逐渐丧失了传统味道,被赋予了“洋”内涵。以今年的七夕节为例,将“中国的情人节”的意蕴推向了极致,相亲派对、求婚仪式红红火火,而原汁原味的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七夕习俗却不见踪迹。七夕节被简化为情人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背后是传统节日内涵流失的缩影。

  之所以节日开始变身狂欢节、购物节,是人们对传统节日抱有商业化、消费化的态度。众所周知,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很强的仪式性和信仰性,商业化和消费化对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现在,由于商业化的追求,将仪式性拿来进行表演,或者将节日中的某一个表现形式拿来进行表演,传统节日的仪式性受到了较大冲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就应当尊重民间信仰。我们可以试想:一年中无论什么时候都在泼水,当泼水成为一种“表演”,泼水节的传统势必遭到破坏。

  当下不可回避的现实还包括:在当今城市化的背景下,一部分传统农时节奏已不再发挥重要作用,相关节日习俗的功能逐渐消失。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特别委托课题《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组所作的调查显示,现在春节期间选择守夜的人仅占50.5%。在二月二节俗活动中,选择回娘家的仅为12.2%。其他节俗活动如端午节期间喝雄黄酒,中秋节祭月也面临困境。尤其是观察清明节祭祖、中元节祭祖等一些神圣性节俗活动的参与主体构成,则是以中老年人居多。 

  在上述情境下,传统节俗内容的革新成为人们普遍的期待。在尊重传统节日的基本框架下,积极关注其文化内涵的现代性转换成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应有之义。我们也须注意到,青少年在传统节日的认知度、认同感和参与性方面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应通过节日文化教育、节日生活参与等种种方式,让他们感受传统节日活动的趣味,毕竟他们才是传统节日的传承主体。如果传统节日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其衰落则是不可避免的。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培育着中国文化绵延不息,它所延续下来的神圣感需要我们继续去尊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