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翻译家柳鸣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4日11:14 来源:国家电网报 朱竞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看得出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非常优秀的翻译家把作家作品翻译成外文,就会影响到作品在国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所以翻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世界名著被中国的翻译家翻译成汉语,中国的读者享受到经典的魅力同时,也会从心底感谢这些中国的翻译家,是他们把世界经典带到了中国。  

  中国著名翻译家柳鸣九先生就是一位值得人们敬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局外人》《雨果文学论文选》等优秀作品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柳鸣九的外国文学研究著作《法国文学史》《走进雨果》《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左拉》《超越荒诞》《从选择到反抗》《法兰西风月谈》《山上山下》等可作为研读的经典。

  翻译家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他被法国巴黎大学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他一生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和拉美文学。他通过实际接触雨果、左拉、莫泊桑、司汤达、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名家良作,进行学术研究。经过数十年的辛劳耕作,柳鸣九先生成绩卓然,他执教培养过的学生晚辈们现都已成了学术界不同凡响的名士才杰,而柳鸣九先生的头发全都熬成了霜白。

  记得2008年的初冬,北京的天气还不算冷。当我来到华威北里的一家小饭店时,著名翻译大师柳鸣九、著名评论家何西来已早早来到这里,他们喝着茶在等我。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柳鸣九。这之前,是何西来把柳鸣九的《“翰林院”内外》《这株大树有浓荫》书稿推荐给我,我从中选取了几部分在《文艺争鸣》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柳鸣九先生曾几次邀我,表示感谢。这期间我们一直是用邮件和电话往来。

  我见到柳鸣九时,感到非常吃惊,他比照片上看着要苍老很多。他个子不高,头发全白,看上去人也没有精神。等我坐下来时,何西来先生告诉,柳鸣九的儿子柳涤非刚刚在美国去世。柳鸣九因为没有办下来签证,不能去美国为儿子最后送行,他非常难过。他的儿子16岁即离开家人去美国求学,后在大洋彼岸工作、结婚、生女,正值风华正茂之际,却英年早逝……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的打击。

  柳鸣九先生回忆起儿子最后一次打来电话的情景,说平日里话语不多的儿子,那天在电话中竟深情地叫了他一声“爸”。随后没过一两个星期,就接到儿子去世的噩耗。“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里都感到一揪”。

  我尽量想把话题引开,不想让柳鸣九先生再次沉浸在思念儿子的悲痛中。我主张要一瓶绍兴黄酒,两位先生同意了。柳鸣九先生说他从来没喝过酒,何西来先生也很少喝酒。酒烧热后,我们慢慢地喝着聊着,柳鸣九讲起了《“翰林院”内外》中的许多人和事。他在这部书中以学者的身份写了很多大师们卓尔不凡的风范,体现名士风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之气。人们有时将中国社科院比喻为“翰林院”,柳鸣九分别记叙了自己从年轻学子到学界领军人物的几十年风雨岁月中,在“翰林院”内外与李健吾、朱光潜、钱钟书、杨绛、冯至、卞之琳、郭麟阁、吴达元、徐继增以及马寅初、梁宗岱、何其芳、陈占元、闻家驷、吕同六等人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些人中既有柳鸣九的师辈,也有他的同辈,他们都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有的甚至是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柳鸣九先生将几十年的观察和感悟所得发而为文,文笔洒脱、生动、悠然地再现了名士风流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那天柳鸣九说这是他第一次喝酒。两三杯喝过后,他的脸慢慢地红起来,情绪也好了许多,他还带来书送给我。当时我说,以后我们经常聚会,常喝点小酒,随便聊天。柳鸣九与何西来都很高兴地说:一言为定!可是,几年又过去了,我们三人再也没机会一起坐下来聊天,更没有喝酒。

  后来我看到了柳鸣九先生写的《父亲、儿子、孙女》这本书,他把近年来自己所写关于亲人的文字汇集起来。他说“这些文字,写于不同的时期,是我个人不同的生活际遇的产物,都出于人人皆有之的亲情,与其说是作为文章写出来的,不如说是作为感念而不能自已地抒发出来,及至成集为一书,则可说是自己对人生的一份交待,对家庭的一种心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