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关注五种文学现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4日10:0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傅书华

  12月21日,由北京台湾会馆和台海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文学台独”批判》(增订本)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该书由台海出版社出版,分上下卷,150万字,收入数十位海峡两岸台湾文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近百篇文章,是海峡两岸批判“文学台独”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与展示。“文学台独”的主要表现是:一、宣称台湾新文学形成过程中,中国新文学的影响远不如日本等外国文学影响大。二、宣称台湾新文学的历史发展,是文学中的“乡土意识”向着“本土意识”、“台湾意识”的发展。三、美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皇民文学”。四、为“台湾文学”寻找“独立”于祖国统一的汉语言文字之外的语言文字书写工具,另造“台语文字”,创作“台语文学”。五、构建和写作以“台湾意识”对抗“中国意识”的“台湾文学史”。该书作者从各个方面对上述谬论作了系统的全面的批判。

  12月21日中国作家网刊发了《诗歌让中国更美丽》的署名文章。文章认为, 目前诗歌的社会作用正在得以强化。譬如,诗歌采风活动与古代游学传统一脉相承,唐宋时期之所以能够留下那么多的优秀诗歌,与诗人们“行万里路”密切相关。在今天,诗人们通过采风方式,可以将当地文化形态,凝聚成为具有诗意性的文化符号。譬如,学习西方经验,让诗歌“搭乘”地铁。2010年5月起,北京地铁4号线运营商京港地铁公司推出“4号诗歌坊”公益项目,定期以不同主题展示国内外优秀诗歌,目前该项目已经进行到第15期。南京、武汉等城市的地铁里,也陆续出现了诗歌的身影。再如,将诗歌朗诵与话剧、舞蹈等艺术结合起来,探索一种“新式朗诵”。近日由北京朝阳区文化馆和《诗探索》编辑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打开窗户——新诗探索四十年”系列活动,在诗歌朗诵中,配合着各种各样的情景剧以及特殊的声光电设置,呈现出丰富的舞台效果。这样的探索并非只是北京有,在深圳等地,也多次出现。

  言情、悬幻、惊悚、穿越、职场……新世纪以来,类型文学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在日前举行的2012浙江类型文学创作高峰论坛上,有专家表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正是古代的类型小说,也许21世纪的经典作品会在类型文学中产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谈到,他们每年做《中国文情报告》时发现,各大书店、网上书店及出版社的排行榜上的小说,跟他们想要谈的小说,常常不是一回事。这种情况让他意识到,必须要改变文学观念,关注类型文学,他认为类型文学的双年奖,有可能推动类型文学的经典化。

  中国电影界曾经把影片的重点放在视听形式感上,即使如《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改编自文学经典的影片也是如此,但最终效果却不如人意。2012年下半年,中国电影更多地重视在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中,汲取文学作品的厚重意蕴,且效果颇佳,成为文坛的一道新风景。诸如,改编自小说的电影《白鹿原》《搜索》《万箭穿心》《危险关系》《听风者》《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等均是如此。

  12月10日《文艺报》刊发高兴的文章《红色经典与蓝色东欧》对东欧文学的形态、特点,作了发人深省的评介。文章认为,东欧文学曾经对中国新文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目前东欧的作家普遍地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东欧作家,而愿意被认可为中欧或中南欧作家,以求重新确立自己的文学渊源与归属。文章评介说,东欧文学可分为海外东欧文学与本土东欧文学,许多东欧作家都是在出走、定居那些文化大国后,才获得了声誉。

  上述五种文学现象虽然形态各异,但却都值得我们给以关注,予以思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