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历史的思考与文化的表述——关于梁君《思行录》(王必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0日15:15 来源:吉林日报 王必胜

  一个有着官员背景的人,写了众多作品,且执著于散文、诗歌的创作,题材广泛,思考深沉。于是,就可能成为我们议论的话题。

  一个散文家,尤其是业余写作的散文家,他少有文坛的乖张之气,少有法度和规则的约束,更少有对于文字的随意。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虔诚的作家执著的身影。

  眼前这本书,出自于一位国有大型企业领导的手笔,因为职责不同,以及所从事的职业,这就是所谓的业余写作一路,或者可能是一种官员的写作。

  当读到梁君先生这本散文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从业余和官员两个身份上来归类和认定他的写作。是啊,在这个文坛急功近利、鱼龙混杂、浮躁不宁的时下,你的这种身份定会引起物议甚至诟病。人说,你好好的一个官员、企业的大佬,你每天在行政事务与企业达标的管理氛围里,在各种会议、指标、文件中;等因奉此,公事公办等等,你何能清逸而出,写作你所要表达本真的文字,写出你的个性与性情?还有,你一个人的精力和能量总是有限的,你以为这文学、那文坛就可那样随便出入,那样的风光,谁都可分一杯羹,去秀一把吗?如此等等,不能不是众多批评者所持有的疑虑,当然也为不少的事实所证实。

  有没有人对梁君兄做这样的评说,或者,他对这些有没有当回事,我不知道。但这些无关我们对于他、对于他的作品的认定。眼前的梁君散文选,我不敢说篇篇是佳品,不讳言他的官员背景,不能忽视他的业余身份,但我敢说,他以一个文学虔诚者,一颗对文字的敬畏心,写下如许文字,论题广泛,情感真挚,用心真切,表达细腻,让我们读到了他的认真而执著的文字感觉。如果说是这样的官员写作,那可是值得提倡或者可以推而广之的。

  所以,我对于他的文字怀有真诚的感动。我以为他的散文,以一个真诚的思考者的视角和文化自觉的心态,描绘了他所感知的社会人生,他的情感指向,或者,文化历史、文化世相、文化人物等等,成为他笔下丰富鲜活的内容。

  开篇之作《在煌煌的人类文明面前》,让我们领略到一个散文作家的心地。中华文化博大久远,世界文明光辉灿烂,他勺取了几位历史先行者的业绩,突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重要。他指涉于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由古及今,由中而外,不长的篇幅中,评说的是人类精神文化史上,为民族、为世界,立下伟业功勋的人和事。当年的左公柳,在边疆傲然而立;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开创了中华水利史。还有,众多的人类文明的开创者、思想者们,他们的足迹让后人景慕,他们的精神启示后人。重要的是,他从这些人类先贤者身上,看取作为芸芸众生者我等,如何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踏实认真地做人之准则。他认为,面对沧桑人世,人是伟大而有作为的,比如,“欧洲两个大胡子老人的几本书,足以让世界翻覆!连荷兰那个割掉了自己耳朵的精神病患者的几幅颇具张力的草图,也足以填实人们的心”。所以,认识到人的作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煌煌人类文明面前,“每个人都应走好自己的一生,留下闪光的足迹,为人类文明的大厦添一沙一石,使人生有更多的慰藉、满足和自豪,而没有抱愧和遗恨。人是伟大的,随着时间的延续,人类智慧的巨烛,必将愈燃愈亮,辉映更遥远的星河”。这种思考是实在而深入的。

  注重精神性的励志功用,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对茫茫人世、短暂人生做理性的思考,为那些博大精湛的人文精神进行充分的展现,是梁君散文最为闪光之处,也是本书的主旨。他感悟时下人与人的关系,感悟现实的人文精神缺失。他从白求恩想到关于理想主义的话题;他思考鲁迅,是为了担当和责任的思考;他有专文评说大禹、柳宗元、文天祥、陆游、秋瑾、梵高。他们的思想穿越了历史时空,而基准则是一种朴素的善与美的道德支撑。他考察其中至关重要的精神闪光点,比如,柳宗元的民本情怀,文天祥的气节,秋瑾的侠气等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为文者深沉的精神方式。然而最为扎实的是他对于理想主义的执著评述,这种纯粹意义上的精神指向,在时下略为稀薄的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氛围中,独有一番情怀。也许作为一个历经世事者、曾经的军人,理想主义的精神伴着人生年华一路走来,因而,就特别的看重。他甚至于做了相当深入地考究,从西方哲学的思想库里,马克思所宗法的朴素社会主义的理想精神的思路中,看待理想与人生的关系,评议人类理想制高点上的精神花朵的美丽与高贵。这种浓郁的人文气息,是精神性的思考与阐发。这样的文字,成就了他作品的分量。当散文在众多的轻浮文化面前,显得有些轻飘之时,这种直面文化精神的表现,令人敬重,也铸就了它的成色与品相。

  与此相关的是,他把思索的触角伸向历史文化中的诸多方面,而又从现实的生活层面来描绘和表述,他的这类题旨成为作品中的骨架。这类重在思想性表现,从某些历史和社会现象生发精神意义,或者,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看取一种对时下的启示,是一种知性的写作,一种有力量的写作。他的论题是《感受变化》、《警惕“回归”》,他从正和反的角度来评述,认为“历史的情感在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在于社会的美好未来。如果历史的情感拴结在过去的岁月里,结情于过去的人和事,历史就会衰老了,就会蹒跚不前”,而且,即使是一些游历见闻的文字,比如《黑土地的遗迹》,以及《黔北漫笔》、《天路二题》等篇中,也着眼于人文历史的悠长,与当下社会变化的关系。

  所以,他的散文基本色调是思考型的,其风格有如随笔杂感类。时下为文,也许这种随笔杂感文字,并不被众多读者所青睐,也因为写作的难度,为一些作者所回避。而梁君兄,不惮其繁复,执著于这种精神,对于散文写作的追求,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坚持。

  当然,从本书中,我们还见到作者的另一面:短小精粹的文字,表露心曲,描绘亲情,抒写过往生活中的记忆,其中,也浸透着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精神感知。这样的篇什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一方面与历史人文对话,论大事,说世情;另一方面与现实的世俗生活牵手,不拘形式,轻唱低吟,有自然活泼的一面。后者中有《那片草地……》、《年夜饭》、《净月潭》、《听雨》、《心境》、《二姐》等。在《夜读》中,他说读书的快意,“足不出户,目不远眺,心灵却插上了巨翅,浮云乘雾,在时间的长河里畅游,在无际的广宇中翱翔。”他还写有《夜踱》之文,一个自在休闲的漫游者形象,与思考者的背影相得益彰。我以为,无论是写十分宏大的历史景象,还是私人化的情感记录,他都是规正整饬的情感表达,体现出一个在组织队伍中多年磨砺,深受时代洗礼而成熟、进步的作者所特有的禀赋。如此说来,这或许与他的身份、他的业余写作有关。所以,回到前面的话题,这种身份认定,或许让我们较为明确地看到了他作品的风格,也留给我们对一个韧性坚持的作者更为热情的期待。

  是为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