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发挥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7日09:22 来源:文艺报 马建辉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成为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的关键词语之一,可见凝聚力量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优秀文艺作品以其诉诸情感、精神和心灵的强大感召功能,在凝聚力量方面大有可为。

  充分发挥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文艺的感召功能。文艺的感召功能,是指文艺作品通过感染、感动读者来实现的一种唤起、引领和吸引的功能,它体现为优秀文艺作品的独特而恒久的精神魅力。文艺作品感召功能的核心在于其中蕴含的先进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取向,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体现了优秀民族传统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和融汇。把这些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以文艺的形式去表现这些价值观的中国性格、中国韵味和中国表情,就会建构起富有感召力的文艺文本来,充分发挥其以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它同样是振兴文艺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也决定着社会主义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的发挥。

  充分发挥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文艺的引领功能。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论睁了眼看》)可以说,先进文艺发挥凝聚力量的作用,内在地蕴涵了先进文艺的引领功能,没有先进价值观的引领,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正确的力量凝聚。文艺的引领,是精神领域的引领,“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意味着这文艺是来自于人民的,是人民精神的结晶;“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则意味着这文艺是先进的,它既引导前途,又照亮前途,使行走在路上的人们不迷失方向,不被黑暗所湮没。鲁迅这句话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文艺的精神力量,并指出了这力量的源泉。显然,这力量就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引领人的力量,就是其凝聚人心的力量。鲁迅早年弃医从文,看重的正是文艺的这种作用于人的精神的引领功能。他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三魂》)其创作为发扬“民魂”作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其作品也因而成为“民族魂”的伟大建构,成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应重视和加强文艺的“立人”功能。我们知道,凝聚力量,其要点在人上,或者说在人心上。而这正是文艺作品发挥作用的特长或优势所在。凝聚力量是需要主体条件的,是需要进行人的人民性素质和公民性素质的建设和培育的。优秀文艺作品或先进文艺作品使主体成为摆脱动物性的文化主体,使主体成为摆脱物质性的精神主体,实现赋精神予主体。优秀文艺作品是灵魂的钟声,它可以加强和推进对主体的心灵建构和精神提升,逐步使主体统一于精神,或使精神统一于主体,弥合主体与精神之间的裂隙。这就要求文艺要激发自身“立人”的理想和热情,切实发挥文艺对主体的思想和精神的深刻的建设性作用。以文艺“立人”的思想在鲁迅那里是一以贯之的,在他看来,文艺绝不能俯就,否则“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鲁迅:《文艺的大众化》)文艺发挥其凝聚力量的作用,必须在“立人”上下功夫,在人的建设上下功夫,通过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来澡雪人心、涵养人心、化育人心、引导人心、凝聚人心。

  充分发挥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必须致力于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致力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上个世纪80年代,费孝通曾提出“从‘自在’到‘自觉’的中华民族演进论”,他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地顽强演进和成长,这有赖于其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不断增强;而广大民众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文艺发挥作用。当前世界文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文艺工作者应在作品中树立牢固的身份意识、清醒的国家认同和坚定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这样才能形成文艺作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才能形成民族、国家和政治理想的强大凝聚力,才能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充分发挥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还应坚持文艺繁荣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在文艺繁荣发展中为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画出底线,更要对其做高标准要求。这也是我国近10年来文艺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如果对于文艺作品不以高标准要求,在社会效益、精神效益方面只以不碰触、不突破“底线”为限,不是向高标准看齐,而是着眼于最低标准,坚守的是道德“底线”、精神“底线”,而非道德“高原”、精神“高原”,这就会使部分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始终在“底线”徘徊,它所追求的道德、精神和价值的层次就难免趋于低下。显然,这会损害或削弱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因此,文艺创作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始终坚守精神“高原”为荣。只有这样,文艺才能真正成为“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才能真正具有恒久不衰的家园魅力,才能真正聚心、立民、强国。

  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其凝聚力量的作用一旦得到充分发挥,就会焕发出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能量。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响应人民和时代的召唤,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进步号角,通过各种艺术方式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对文艺发挥凝聚力量作用的高度的历史概括。可以说,先进文艺在我国现当代历史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精神引擎,文艺通过人民,通过对人民的启蒙、动员、鼓舞、激励、引导和凝聚,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切确立都意味着对对立面的扬弃。凝聚力量,也就意味着对拆解力量、使力量溃散的因素的否定和戒除。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怀鲁迅》)这句话实际上也蕴涵着要重视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意思。其中的“人物”一词可以换成“文艺经典”,这个判断同样是成立的。文艺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和支柱,是必须要得到敬畏、传承和呵护的,那些恶搞民族经典、贱视民族伟人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对凝聚力的一种拆解。因此,必须戒除这样的倾向,这就需要加大民族文艺经典的研究、教育和传承力度,加大对当代优秀作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重视对文艺史研究活动、文艺经典阅读活动、文艺评论活动的引导和评论。这即是说,不仅要重视对文艺作品本身的评论,还要加强对文艺研究、文艺经典阅读、文艺评论的评论,以之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和立场对待文艺经典和当代优秀文艺作品,正确阅读和评价文艺经典和当代优秀文艺作品,使其中所蕴涵的凝聚力量的能量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艺也是如此。文艺是影响人的心灵、改良人的素质、丰富人的精神的利器,文艺工作者应有一种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把文艺创作和强壮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和凝聚人民力量结合起来,和推进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和实现远大理想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文艺必会和我们的民族、国家一样,和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有着远大而光明的前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