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柳忠秧《岭南歌》诗集发布会暨诗歌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4日15:11 来源:21CN

  12月13日下午,“放歌岭南唱大潮——柳忠秧《岭南歌》诗集发布会暨诗歌研讨会”在广州市长大厦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特别关注杂志社、知音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学者、诗评家、诗人和新闻界等各界朋友约80余人对柳忠秧的诗歌展开了深入探讨。柳忠秧的创作多年来致力于复兴古体诗、打通“新”、“旧”诗体。他在深研潜学了数千年中华传统诗词歌赋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新古体诗。学界有人将柳忠秧的独具一格之诗誉之为“柳体”。

  诗歌评论界泰斗、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谢冕教授曾在《光明日报》撰文这样评价柳忠秧:“作者在汗漫无际的人文时空中纵横驰骋他的想象力,从而铺陈咏叹楚文化的全部绚烂与华美。柳忠秧以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为全视野,他写诗有一种阻挡不住的大气势,这取决于他的大胸襟,他追求的是诗中的黄钟大吕。柳忠秧以诗歌的形式重现了屈原和李白的神韵,也无意间凸显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萍出席并讲话,他说,柳忠秧情系岭南,扎根广东,为岭南文化挥就长篇史诗《岭南歌》,为广东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可喜可贺!

  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秘书长祁人代表诗歌界同仁对本次研讨会致以最真情而热烈的祝贺。祁人说,《岭南歌》是一位诗人对异乡灵与肉的融入,是诗人灵魂之于世界的包容与接纳、责任与感恩,表现了当代诗人的大胸怀大视野大气度精神面貌,创作技法上呈现了大诗歌的大笔法和大景象,是当代诗歌创作的一大收获。

  “这5年真的是不平凡的5年!”《岭南歌》作者、广东诗人柳忠秧收听了十七届七中全会公报后感慨地说,十七大以来,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但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柳忠秧感受尤为具体。“我在广东生活了20年,近年来深刻体会到,广东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广东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我们的创作环境、创作条件也越来越好。”他说,“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以上是十八大前夕《光明日报》刊登的柳忠秧接受其广东记者站站长吴春燕专访的内容。吴春燕指出,柳忠秧的长诗《岭南歌》是一部具有史诗气派的作品,填补了史诗抒写岭南文化的空白,故此,本次《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中央大报十八大广东特刊无一例外地独选《岭南歌》。

  “柳体”的命名者、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陈定家研究员点评——柳忠秧擅写文化史诗,仅以《岭南歌》为例解读:其春秋笔法——”国民党共产党,开天辟地/蒋中正毛泽东,兄弟并肩。”大义煌言,定格历史。其诗心独运——”陈济棠称雄南天,建设粤海/叶剑英经略华南,宽济民生。”从另一个角度写活了叶剑英。其浓墨华章——”敬邓公决断,一条血路开彩虹/有仲勋先行,南粤大地风雷动/有仲夷先锋,勇立潮头建殊功。”三句锦绣诗语无比生动、饱蘸激情地讴歌了广东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历史进程。想必邓大人、仲勋老人在天之灵也会因诗人柳忠秧的如椽诗笔而为之一颤!陈定家研究员告诉记者,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执笔的《2011年中国文学创作热点一瞥》一文中专门介绍了柳忠秧及其代表作《楚歌》、《岭南歌》;今年柳忠秧创作的《圣美大江》、《天下江山黄鹤楼》等长诗反响也同样热烈,已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著名学者、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大学博导於可训教授对柳忠秧称赞有加,柳忠秧的诗歌在当代中国诗坛独树一帜,其诗大气、自由、灵动,饱含楚文化的真精神。柳忠秧秉承楚文化的光辉传统(同时也虚心学习岭南文化),写出了令人沉醉千古的悲壮史诗《楚歌》和文化史诗《岭南歌》等力作,足以令人击节长歌!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江西省作协主席陈世旭对《岭南歌》倍加赞赏:在新的历史变革中,广东承担着率先进入现代化的使命。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的岭南文化,由此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当其时也,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岭南文化在文学的表达上期待着如椽之笔——《岭南歌》如期而至。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兼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梁必文代表湖北省作协、文联对研讨会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言,他说柳忠秧通过《楚歌》、《岭南歌》的史诗抒写,诗人深度揭示、讴歌了楚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精神与品格。

  著名诗人、诗评家、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刘荒田携夫人刘美莲专程与会,在热烈祝贺的同时,对柳忠秧以其力创的《楚歌》、《岭南歌》、《圣美大江》、《天下江山黄鹤楼》等多篇厚重的文化史诗填补了世界华文诗坛之空白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盛情邀请柳诗人访美论诗论道。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发言指出,柳忠秧深耕文化,耗尽心力,醉心于长诗、史诗的创作,令人可钦可佩!正所谓:“当年长江少年郎,行吟岭南满头白”。

  著名诗评家、诗人熊国华教授将柳忠秧独创的诗体命名为“新歌行体汉诗”,他与会做了重点发言,他在长篇论文中指出:《岭南歌》宏大的史诗结构,可谓体大思精,突破了古人登高登楼的一己抒怀,二京三都的地域局限,即使从中国文学史的高度看,也是非常难得的。一首诗写了130多位历史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诗人大笔抒写了长篇史诗《岭南歌》。从时间维度上展现了岭南千古风流的人文画卷。其诗历数岭南130多位历史人物,从“百派生机向南海”的大处和“容国团小球大道”小处去把握社会,并从“辛亥革命,碧血黄花”的历史情境表现“岭外雄杰,南天英豪;忠勇奋发,薪火相传”的主旨,具有大题材、大气势、大境界的特点。在诗人的眼中,“渊远流长、源出马坝”的岭南百越文化,自汉代以降,便融合了汉风楚韵、儒家禅宗的文化精髓,呈现出开放的文化胸襟,颠覆了长期以来对岭南文化的歧视与偏见。诗人有意打破中国传统格律诗和现代自由诗的界限,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融为一体。在诗体上吸取了诗经、楚辞、汉赋、骈文、乐府民歌、唐代律绝,尤其是“四杰”和李白歌行体的精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变化中暗藏玄机,在工丽整练中显示歌行体的韵律美、流动感和非凡气势,表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和黄钟大吕般的盛世强音。

  著名诗评家、诗人、花城出版社原副社长杨光治评论柳忠秧说,柳君的代表作有:《岭南歌》、《楚歌》、《天下洞庭天下楼》、《国骚》等作品,笔者读后,总的印象是:内涵深厚,思维灵活,情怀激荡,气势非凡。《岭南歌》和《楚歌》这两部史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开笔即紧撄人心,而且为全诗的主题奠定了深厚的基调。

  著名学者、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华中师大博导李遇春教授两度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1、中国千年汉诗史,体式虽或多样,然独缺少宏伟之史诗,屈原《离骚》庶几近之。柳忠秧写《楚歌》,孤怀独抱,倾民族千年忧患之泪瀑,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如韩潮欧海,古风扑面,可谓久违的当代古体史诗佳构。2、柳忠秧写《岭南歌》其意在诗亦在史,他用凝炼的诗的形态来为岭南文化作一部浓缩型的“诗史”或曰“史诗“。郭小川那代人的新辞赋体已经在当代文坛久违了多年,柳忠秧在新世纪复活了这种诗体,而且别开了生面。

  著名学者、广东省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黄树森发表了感言,他说,楚人壮写史诗《岭南歌》,了不起!前有欧阳山、秦兆阳,后有鄢烈山、王十月、柳忠秧,湖北人为广东的文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省社科院文学所朱子庆和其夫人马莉对柳忠秧的诗歌品评如下:以气胜,以韵胜,以史胜,是柳忠秧以《岭南歌》为代表的新辞赋体诗的突出特色与贡献。其为特色是因为“大雅久不作”, 后“朦胧诗”时代的新诗气弱格卑、鸡零狗碎;而其为贡献,则是重续《诗经》、《楚辞》、李杜的传统,还诗歌以中国气派、诗人本色。所以读柳诗有江山入怀、铜琶在抱,音韵铿锵、豪气干云之致。

  著名诗评家郭军对柳忠秧的诗作情有独钟,他写下了“千载《楚歌》颂,古今侠客行”等近20万字的论文、评论、点评等,俨然成了研究柳忠秧及其诗歌的专家。

  著名学者徐肖楠教授长期关注、指导柳忠秧,他今天也满怀激情作了重点发言,徐老师在品评柳忠秧的一万三千余字的大诗评中着重谈到:柳忠秧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古体诗的发展有着明显启示,他的诗突出了当代中国诗歌如何写作,以及新古体诗如何存在的问题。《岭南歌》古典诗赋形式出现在当代,并非只是借用古典之名,而是出于延续古典精神意识和价值诉求的主流艺术思考,对当代生活与文学情境中的道德关系和心灵困境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柳忠秧用诗歌建立了一种古典与当代的关系:从当代追寻古典,或者从古典进入当代。他也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首先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生活,然后才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诗歌。柳忠秧的诗表现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一种大气的、教化的、道德的古典精神和主流价值的复兴,如果要对柳忠秧诗中的主流生命意识和生存价值有所了解,就需要去更多地关注这个时代和古典传统的主流化联系。

  本次研讨会由著名学者、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和著名诗评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熊国华教授共同主持,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届嘉宾有: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世旭,广东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孙丽生、副主席吕雷,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兼省文联副主席梁必文,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萍,《人民曰报》广东分社副社长杜若原,《光明曰报》广东记者站站长吴春燕,美国华文文艺协会会长刘荒田,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秘书长祁人,有关方面负责同志郭俊、黄勇等,《南方曰报》要闻部主任郎国华、文艺部主任陈志,《广州日报》政文部主任窦丰昌,《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陶第迁,《时代周报》总编李远谋,知音传媒集团副社长周未水,特别关注杂志社副总编黄永明,广东文学院长熊育群,广东省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黄树森、副主席陈志红、李明、陈川泓,凤凰网广州新闻中心执行总编邓爱华和著名学者、评论家、诗人以及媒体界代表杨光治、徐肖楠、鄢烈山、李遇春、古远清、龚盖雄、余三定、张三夕、马莉、艾云、周西篱、 朱子庆、展锋、贺惠山、屈金星、赖寄丹、王嘉、张吉刚、野牛、暨争登、郭军、李琪、姜玉龙、白岚、张蔚妍、刘美莲、刘宝超、吴小攀、石明、肖萍、杨红、何涛、陈东、徐培木、王琛、李怀宇、张强、付刚、许进雄、刘明霞、蒋默、曾诚、朱晓亮、袁军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