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王的盛宴》:电影叙事的一道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4日10:52 来源:解放日报 李鸣生

  在电影《王的盛宴》中,陆川将镜头对准了统治者刘邦的灵魂,试图通过统治者刘邦的灵魂来诉说历史的真相,而不是用一个通俗的故事去演绎统治者刘邦的灵魂。这么干,无疑增加了电影叙事的难度,且有很大的风险,但却摆脱了传统古典剧打斗戏说的低俗套路,让《王的盛宴》比同类电影更胜一筹,因而也就奠定了这部电影的思想品位与文化品位。

  不言而喻,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极言之,任何历史都是个人史。即是说,谁写的历史,就是谁的历史;谁有权写历史,谁就有权主宰历史。于是历史常常带有极强的遮蔽性。陆川试图通过电影《王的盛宴》告诉人们:什么是历史?历史即权力。历史就是统治者紧锁在皇宫的密码。历史就是统治者深藏在袖口的利剑。后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应是卑微地接受,而该是大胆地质疑。因此陆川拍《王的盛宴》,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想干一件事情:撕掉遮蔽历史真相的那块帷幕,还原隐藏在黑暗深处的真相——陆川自己偷偷看到的那点真相。

  的确,《王的盛宴》其实就是人吃人的盛宴。别的这个宴那个宴早就草草散伙,灰飞烟灭,唯独王的盛宴越办越火,经久不散;且赴宴者总是前仆后继,趋之若鹜。但前仆后继、趋之若鹜的赴宴者们似乎总是忘了,今天的吃客,明天可能就是被吃者;今天是王的盛宴,没准哪天就变成了“最后的晚餐”。

  当然,作为一部带有探索和创新意义的电影,《王的盛宴》也无可避免地给我们留下了某些遗憾。比如,导演主观意识过浓,有理性压倒感性、思想大于艺术之嫌;历史跨度太长,故事枝蔓略细,时空交错过多,对某些观众来说可能会有审美疲劳之感;尤其是刘邦与韩信这条线,在我看来理应成为电影的主线,且最有价值也最令人玩味,却因两个小时的电影承载了太长太长的历史和太重太重的主题,只能被迫缩短,使刘邦与韩信间应有的矛盾冲突无法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与震撼人心的独特细节得以充分展开,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刘邦韩信多有振聋发聩的内心独白,少了心惊肉跳的“戏”的表演。

  陆川的电影,局部都相当精彩,令人惊叹,甚至不少单场的戏,堪称经典。但通观全剧,又觉多少有些遗憾。 《南京!南京! 》如此,《王的盛宴》亦然。何以如此?其中有陆川自己的电影理念问题,有陆川蓄意选择的叙述策略问题,有陆川一贯坚持的创新思维问题;但最根本的,我认为还是剧本的成熟度问题。具体点说,是如何超越历史(生活)的真实、重新创建一个只属于电影故事的问题,而后是怎么讲好这个电影故事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平常,在我看来却最复杂、深奥;不仅困扰着中国的电影导演,也困扰着世界的电影大师。

  对于刚进不惑之年的陆川来说,如何进一步做到举重若轻、删繁就简、思行合一、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融合,真正创造出既属于自己、又属于电影、还属于大众的电影故事,可能是目前横在脚下的一道坎。而这道坎不仅于陆川,于所有的中国电影导演恐怕都是终生的挑战,只是挑战的程度不同而已。但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陆川能迈过这道坎。下次陆川奉献给大家的,我想一定不再是寒冬里的《王的盛宴》,而是春光下的大众美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