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坚持体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造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1日09:32 来源:人民日报 王列生

  核心提示

  要使文化强国战略的目标成为现实,必须继续坚持文化体制改革,要充分认识文化制度建设对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的重要性,要有高度的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而不在于喊口号,不在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

  汇聚民智,看清事实真相,广泛吸纳文化实践的鲜活经验和成功范例,把宏观制度框架和微观功能匹配设计完善,把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尽可能周密地考虑到位。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号召全党必须自觉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要使文化强国战略的理想蓝图真正成为现实,必须继续坚持文化体制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充分激发文化创造力。要抛弃一切因循守旧的落后观念和改旗易帜的错误主张,抛弃那些阻碍“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抛弃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和浮夸作风,变革与文化强国战略严重不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方式。要以高度的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为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亿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文化事业规范化、长效化、法制化,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名家大师辈出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等等,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

  要有高度的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文化体制改革既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利益关系调整,更涉及这些利益关系调整后的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克服文化治理中严重存在的多头政府行为、缝隙政府行为和不作为政府行为,是否有利于使不断增加的文化投入实现公平性支出与效率性支出有机统一,是否有利于激活各类文化政策工具、文化服务机构、文化生产企业以及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无限潜力和巨大热情,是否有利于奖勤罚懒、优胜劣汰、扶正祛邪并努力使一切文化创造者其情奋奋、其乐融融,是否有利于全社会文化资源有效配置并努力使全体人民成为文化建设主人和文化利益主体。社会不断发展,情况不断变化,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新问题、新变化、新要求总是不断出现,因此,文化体制改革也不应该一劳永逸,而是要与时俱进地面对新问题、看清新变化、满足新要求。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制度框架下,不断根据新要求强化顶层制度设计的体制张力,不断根据新变化强化政策工具在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匹配,不断根据新问题强化体制目标在系统响应和结构运行中的有效性。

  要努力使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独特的杠杆支撑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持在文化精神引领和文化规律支配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能使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更加有利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更加有利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精神取向,更加有利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价值尺度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更加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神建构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在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同样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关乎亿万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思想恍惚不行,行动软弱涣散不行,一切急功近利或不切实际的短期行为更不行。

  要充分认识文化制度建设对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的重要性。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一再向世人昭示,没有学术的内在精神驱动就没有文化的高度繁荣,学术堕落极易导致社会失信与生活失序,而失去民主氛围和科学品格的学术,必然失去学术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学术理性、学术良知、学术伦理和学术秩序,必然失去民族学术建构成果对现实社会的精神承载、道德担当、价值参照以及智慧引领,必然失去和谐社会所应具有的崇高理想信念、温馨人文关怀、健康人生追求和客观价值准则。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一再向世人昭示,什么时候艺术民主,什么时候就会呈现民族想象力的勃勃生机,什么时候艺术民主氛围有利于不同审美价值取向的高度融汇与不同艺术形态的全面解放,什么时候中华民族就在丰沃的大地家园和精神意识的不息河流中阔步走向诗意的栖居。毫无疑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体现在文化复兴。因此,坚持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高起点、深层次和新思维的文化制度创新,使其为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与体制支持,使其为学术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激活动力,使其为学术繁荣和艺术繁荣提供既符合人类社会普遍规律又维系中华民族传统血脉的价值导向。

  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全面、深刻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文化制度有效性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要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加大文化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在人才、资金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实际差距,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规模、功能、运行有效性,尤其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强化资金、资源、人才配置,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让亿万人民得到更多参与机遇和实惠,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形成社会风清气正与个人幸福快乐的日常生活秩序。要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不同经营主体和资本形态进入文化产业,强化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与科学技术高度融合基础上的创意研发能力,规范国内市场,在“走出去”过程中增强中国文化企业和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多元文化消费诉求中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着力研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命题内涵和复杂逻辑关系,清醒地意识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直接等同于发展文化事业或做强文化产业,因而也就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文化体制改革不是简单地将体制功能限制在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匹配。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全局视野、精神高度、终极指向和长远目标,要上升到民族形象塑造、人类心灵净化、精神家园建构、价值尺度刻画和社会风尚培育的高度来审视文化发展的要义,要从文化理性、文化秩序、文化观念、文化心理、文化习俗、文化风尚等方面的现实社会状况来判断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要用辩证的观点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来评价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究竟取得了哪些进展,究竟还存在哪些盲区甚至误区。改革不能满足于细节和表层的机制转换,而要追求制度安排有效性前提下的大胆制度创新,是努力使创新形态的文化制度具有全面激活文化创造力的体制能力和体制活性。

  要把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梦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梦想、文化强国的梦想嵌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雄壮豪迈情怀之中。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血脉中断的中华文明,无论经历过多少朝代更迭、诸侯争霸、自然灾难和社会祸害,民族文化创新、主流文化价值播撒以及民间文化习俗传承始终呈现克远克长的递进姿态,不断地为人类文化发展史奉献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特有的思潮、大师和范本。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不仅政治昏暗、军事孱弱、经济落后,而且也陷入深深的文化焦虑、彷徨和怀疑之中。在人类文化的现代性建构现场常常处于缺席、失落、模仿和“被文化”的尴尬境遇,因而也就在文化地印证“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朴素真理过程中,引发无数民族知识精英在“中西之争”、“体用之争”、“古今之争”中前赴后继地奉献出他们的智慧和青春。我们终于在牺牲和摸索中,找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这样逼近“中国梦”圆的康庄大道以及“五位一体”的国家总体布局,我们也一定要找到与此相一致并切实有效助推文化强国的文化体制。必须在制度理性和文化理性高度统一的基础上,确保文化体制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走下去,确保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符合民族文化利益、符合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诉求、以人民的文化意愿为根本目标。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征程中,在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神圣使命过程中,能否真正实现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能否真正激发文化创造力,能否以文化制度有效性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文化软实力,不在于喊几句响亮口号,而是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倾听社会各方意见,汇聚民智,把事实和真相看清楚,把宏观制度框架和微观功能匹配设计完善,把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尽可能周密地考虑到位,把人民群众在文化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享有的成功范例广泛加以吸纳。夙夜在公,求真求实,惟此我们才能在文化体制改革道路上不走弯路,才能高度激发文化创造力并早日实现文化强国,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无愧于党的执政信念,无愧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期待,无愧于民族和历史的责任重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