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有这样的电影,是一种幸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07日10:12 来源:文汇报 邵岭

  《1942》引发的思考之一 有这样的电影,是一种幸运

  种种迹象表明,电影《1942》的票房并不理想,甚至一度累及华谊股票跌停。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在自己一手打下的贺岁档这片江山里,冯小刚第一次没有旗开得胜。与此同时,这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因为题材过于沉重,有影迷在网上发帖说该片“不适合带孩子去看,不适合带老婆去看,不适合带老妈去看”,“那这片子到底给谁看”?

  然而,正是因为这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让《1942》的价值愈发凸显,注定成为近几年来最好的国产影片之一。在谈到拍摄《1942》的初衷时,冯小刚曾经说,他要拍一部立得住的电影。他做到了。而对于今天国内的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来说,还有人拍这样的电影,是一种幸运。

  一个赌注,“输得精光也无憾”

  对于冯小刚来说,《1942》无疑是一个赌注。影片上映之前,他就在自己的微博中说:“我为此赌上之前12部影片积累的人气。”而原本他可以用这人气轻而易举地换来再一次的票房成功。从1998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冯氏贺岁喜剧就是年终电影盛宴上不可缺席的一道大餐。如今,他却选择放弃——放弃现成的《非诚勿扰3》、放弃自己驾轻就熟的贺岁片类型。这种放弃的直接后果就是,《1942》成为近几年来冯小刚在贺岁档首日票房最低的影片,仅为2550万元,比2010年《非诚勿扰2》的首日票房少了近800万元。

  对于《1942》的票房不如人意,冯小刚应该并不感到意外。电影上映之前,他就坦言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输得精光也无憾”。为此,原本打算暂别导演行业的他甚至许下承诺:今后会拍几部注重盈利的商业电影,以弥补投资方华谊公司这次可能遭受的损失——据悉,《1942》的投资额为2.1亿元,根据票房分成比例,该片要获得超过6亿元的票房才不致亏本。

  放弃是为了坚持——坚持一个发端于19年前的念想。其实,相比于《白鹿原》、《暗算》之类的原著,刘震云的那本小说并不算出名,但冯小刚对它一见钟情。在这19年里,他一边拍贺岁片,一边和刘震云沿着当年灾民逃荒的路线走了一遍,把那些淹没在数字里的人物和故事一点点打捞出来、拼凑起来,尽量将一场由天灾和人祸合力造成的灾难还原在银幕上。

  一群演员,自愿淹没于历史尘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冯小刚一个人的念想。尽管对《1942》的观感见仁见智,却没有人能否认: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精彩。这部堪称群像的电影,网罗了当今中国影坛一大批实力派演员,光主要演员就有19个;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足以在任何一部影视作品中胜任绝对主角,但他们却集结在无特写、少近景的《1942》里,抹黑了脸,饿脱了形,然后像那些逃荒路上的灾民一样,突然就消失在电影的某个章节里,化作历史的尘埃。

  当冯远征扮演的瞎鹿一头栽在沸腾的锅里再也没起来时,观众甚至没反应过来他的戏份到此为止了;瞎鹿娘直到最后死于日军炸弹之下,很多人都没认出那个演员就是“丑娘”张少华;张涵予只出现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中;段奕宏扮演的陈布雷更像是打了次酱油……而拍摄条件的艰苦就更不用说了——足足5个多月拍大冬天灾民逃荒的室外戏;演员们为了让自己从外形到内心都尽可能贴近灾民,每天就喝小半碗菜粥,张国立走个台阶都差点虚脱。有一个花絮,说的是某天冯小刚想把接下来的戏梳理一遍,想着餐厅地方比较大、便于交流,就把所有人召集到那里开会。没想到前一拨工作人员吃的餐食还没有撤下去,屋子里弥漫着肉香,导致被饥饿折磨了多日的演员几乎没办法对台词。

  一种态度,比票房更值得激赏

  有学者说,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还有《1942》这样的电影是一种幸运。毋庸讳言,《1942》诞生前后,正是国产影片陷入对票房无尽追逐而乱象丛生之际,傍题材、傍技术、傍名著、傍明星,成为许多影片吸引眼球、攫取票房的捷径。即便逻辑混乱、人物苍白,一部影片只要借明星的号召力和全3D格式上映的商业模式,就可以一举打破票房纪录;南京大屠杀这样充满伤痛的民族记忆,竟也可以被涂抹上男欢女爱的油彩;回望文学名著,被搬上银幕时早已褪尽情怀大义;而叶问、关公、杨家将、鸿门宴这些人物和题材一次次遭到翻拍,观众没有从中看到对历史的解读,倒是觉出了对票房的野心。

  对票房的追逐,破坏的是观众对国产影片的整体信任度,并由此导致国产影片票房减少。有数字表明,在今年的前6个月中,国产影片无论是票房总量还是票房过亿元的影片数都比去年同期下滑,在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中只占三分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2》的出现显得尤为可贵。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授杨俊蕾说,在一片喧嚣声里,冯小刚和他的团队放下身段,带着温暖的情怀,和3000万灾民一起“躺在1942年的冰冷大地上”,让很多人面对这样一段历史,不致成为瞎子。冯小刚说自己在其他方面都“唯利是图”,也就在《1942》这件事上看得远。“看得远”是一种令人激赏的态度,相比于那些动辄几亿元票房的所谓大片,中国电影更需要这样的态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