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闲话董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03日14:27 来源:甘肃日报 王想成

  去年偶得一篇董桥写的文章,名字叫《香尘》,是载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上的一篇很冗长的文章,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又从报端剪裁了下来,至今在案头一本书里夹着,后来因循着“香尘”一词,自己涂鸦了一篇文章,《城事·香尘》,发在了《兰州日报·兰山副刊》上,现在看来真正是东施效颦了,但也算是缘分吧,自从那一篇《香尘》之后,便迷上了董桥笔下的每一个字,近来心静,董桥也更近了,所以读得更勤恳了。

  董桥其人何如?他的七情六欲所钟,他的兴趣嗜好所爱,他的煮字生涯乃至少年情怀怎样,一句话董桥是如何成为董桥的,知者恐不多。即便知道者,也想必是学院中人,旁人没那耐心与耐力,在字里行间去刨扒一个文化移民的如烟往事。

  陈子善的那本《你一定要看董桥》还未读完,书中尽收录了诸家对于董桥文章的评介,单就那一篇篇文章题目,足可见一隅董桥其人其事其文章。像《给文化点灯》、《文化乡愁的寄居》《依然董桥》《夜读董桥》《远看董桥》《走不近董桥》《与董桥谈董桥》,等等,俨然是没有董桥就不能成书的格局与调子。

  迷于董桥文字的人,都会絮叨心中所想,我读董桥文章不多,也还在继续读,窃以为董桥的笔底,每个字都需要去花时间仔细琢磨,每个句子都涵摄着醉人的文化气息,每个段落即可独立成文,每一篇章又都是岁月尘香里的故事。读他的《香尘》一文,很是冗长的琐碎细事,一字一字地读将下来,本来心中已是情感郁积,想来作者必然是文末大有作为,会释名“香尘”为何物的,不曾想董桥轻轻一笔描摹道:“杏表姐回香港那年见过,说丽人水佩风裳,尽是玄机,香尘倒是余事了。”读罢心中久久不能平,甚是觉得作者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董桥说他不喜欢在文章里放太多的情感,所以他的文章没有大喜大悲,即使怀念故人,也是一副淡淡的笔调,娓娓道来。即使偶尔感情不小心外露,也总是戛然而止,留下一大片空白。有人说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他太把文章当作文章了,所以他才会那么考究,考究到每一个字词,每一丝情感。董桥是一个用功的人,他是真正把文章当作一个手艺来看待的,所以才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打磨。我倒喜欢董桥文章的考究与情感的节制,我也喜欢他文章里处处流露出的旧事烟云,还有他文章里喜欢将“爱晚”做室名的杏表姐、常年穿浅色丝绸旗袍的萧姨、四十五六了还透出小家碧玉温煦的文姨……董桥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在文章中写人,那些他在纸背间工笔细描的女子,在其淡淡怀念的文字中,绝代芳华。这里不免又想到命运多舛的云姑某年给作者贺卡上写的一句话:“花时已去,梦里多愁,邻居送我一株白兰花,这里天冷,只开过几次小花,总算唤回了你的童年和我的青春。”

  有人说董桥的文章走不出玩月楼所象征的特定范围,“只有敬亭,依然此柳”,别人勉强不得。董桥自己说过去种种都是梦,今夜只求两个字——平安。余生也晚,藐予小子,对于董桥,迷于他的每一个字,正在读着他的那些经年旧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