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中国电影如何讲述“当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23日09:48 来源: 人民日报 张立新

  电影作为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近年来,在与好莱坞这个巨人的交流交锋中,国产电影的市场价值被极大地开发出来,一次次刷新票房纪录,甚至取得过赶超好莱坞大片的票房奇迹。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在资金、技术、产业化程度等尚不成熟的现实背景下,被票房裹挟的国产电影其娱乐功能也被进一步放大,关怀现实的人文内涵却不尽如人意。

  电影是一种富有先锋性的综合艺术。其先锋性不仅仅是指电影技术的先进,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现代,能够充分挖掘丰沛的现实人生意蕴。电影可以造梦,可以暂时地跨越时空,向过去和未来时空寻找故事。然而,那依然需要现实的土壤,需要生活的质感。堪称经典史诗大片的《阿甘正传》以近乎童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率真、执着的人生,内蕴着丰富的社会人生哲理,其对理想人文价值的坚守,是比票房更有价值的收获。电影要讲好故事。有人认为,故事早就讲完了,武侠、谍战等类型片高度模式化,题材重复、故事老套、人物形象雷同,内涵空洞,观众也审美疲劳了,很难被一部电影打动。故事真的就讲完了吗?应该说,电影题材资源是取之不竭的。社会和个人都在成长,在转型,在焦虑、疼痛、蜕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些传统也在不经意间改变或消逝,需要电影人沉下来,真实地感受和触摸时代的脉搏。

  生活这座富矿本身就是诗,需要电影人以艺术真诚、生命体验和艺术激情去挖掘。擅长现实题材的冯小刚多从平民的立场和视角讲故事,展示现实人生中的心灵真实。其票房口碑双赢的《唐山大地震》,特效花费了几千万的投入,然而,真正感人的地方,出彩的地方,恰恰是不需要特技的地方,是那被灾难撕裂的亲情,是生活的创痛怎样在岁月的磨砺中一点点愈合。相比之下,高科技打造的好莱坞灾难片重复着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宏大叙事,频频塑造出与邪恶势力斗争的英雄形象,而现实生活中那么多陷入困顿需要被拯救的灵魂,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和深刻的表现。

  今天有不少电影人与生活日渐疏离,艺术创新的动力和激情日渐衰减,既不能为艺术理想展翅高飞,又不能脚踏实地接通地脉,正在丧失捕捉生活、发现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如时下的都市白领题材电影,美女帅哥云集,世界各地的风光旖旎,但只有时尚,没有生活;只有演员的表演,没有生活的艺术。这样的电影,轻飘虚浮,养眼不养心,更不能感染人打动人,多一部少一部观众没有感觉。相比之下,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现实题材人文片《桃姐》,聚焦社会弱势群体,讲述了一段朴实温暖的主仆情,其间涉及到老龄化、家庭伦理等沉重坚硬的现实问题。导演许鞍华举重若轻,植根于香港本土现实生活,以真挚的人文情怀和写实风格,让现实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被誉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绝唱”。

  可见,现实题材同样可以出精品。一部现实题材的好电影,就是要真诚地讲故事,故事的内涵往往在视觉之外、无言之中。现实题材也是试金石,取巧不得,尤其需要在故事、情节、人物等创意上下功夫。改编自网络小说的陈凯歌电影《搜索》,聚集媒介时代的文化征候和社会心理,聚焦网络社会的“舆论暴力”,对正在形成的媒介社会现实予以尖锐的揭示和富有穿透力的批判,反映了导演把握时代社会的敏锐、智慧和魄力,可谓是今年一部富有现实品格的人文大片。

  振兴民族电影,是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要途径。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没有现代思想文化内涵,就没有生命力。越是有当代性内涵的电影,其自身的容量就越大,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体都能各取所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那种回避当下,只盯着市场的虚张声势、华而不实的所谓大制作,缺乏真诚的艺术创新,必然带来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旁落,也造成有限的电影资源的浪费。探索艺术与商业、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的产业化之路的新模式,中国电影人责无旁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