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经验之外的写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23日09:26 来源:文艺报 赵德发

  可靠的写作必须由始至终沉浸在一种诚实感之中。而这种诚实感依赖于你对自己的切身经验的书写,而不是虚妄地书写其他。

  的确,经验对我们的写作是非常珍贵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经验是我们的感官,是我们的记忆,是我们的心灵,甚至是我们的生命。许多作家写作的资源主要来自经验。然而,也有一部分作家的写作不依赖经验,他们去了经验之外。

  我的写作,起初也走经验写作的路子,而且以农村题材为主,《通腿儿》《缱绻与决绝》《君子梦》《天理暨人欲》都是这样的作品。我曾说过,只有农村和农民,才能引起我深沉而持久的创作冲动。然而在2003年,我完成了“农民三部曲”之后,想法却改变了。

  我不愿在经验写作中继续晃动一张模糊的面孔。我发觉,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人,生命经历都太相近了。那些政治运动的暴风骤雨、那些饥饿贫困的艰难岁月,我们都一起走过。我们写着同样的生活,做着差不多的思考,不约而同地拿出了不谋而合的作品。因为经验相似,作品也是千篇一律。同质化的生活导致同质化的作品,是当代文学的一大症结。追求作品的异质化,追求审美的陌生化,就成为我的一种强烈冲动。

  我也不愿让我的作品在一个平面上滑行。“农民三部曲”之后,我还有好几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构思。但我思考再三,觉得自己如果这样写下去,至多是在一个平面上滑行。这是我最不愿意的。我明白,一个作家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要珍惜自己的艺术生命,不能浪费,不能挥霍。在有限的生命长度内,要挑战自己,给自己的创作不断树立新的标杆,增加新的难度。

  所以,我在2003年决定,将写作转入宗教文化领域。我注意到,当代中国内地的长篇小说,写当代藏传佛教的已经不少,但写当代汉代佛教的似乎没有,于是,我用4年时间写出了《双手合十》。随后,又用4年时间写出了反映当代道教文化的《乾道坤道》。

  我以为,经验之外的写作,应该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读书。对于经验之外的写作,读书有着格外的意义。为了写《双手合十》,我读过100多本与佛教有关的书籍,包括佛经、高僧著作及其传记、禅宗公案、佛家仪规、佛教史等等,做了几十万字的笔记。举例说,我通过读一位当代高僧在圆寂前10年的日记,了解了他的修为,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心灵,以及时代变迁在他心灵中的投影。写《乾道坤道》也是如此,我通过阅读了解了道家学说、道教历史、高道事迹以及当代道士生活。

  其次是探访。为了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存在形态,也缘于强烈的好奇心,我一次次走进寺院,走进道观,与僧人道士们一起上殿、吃斋、打坐、劳动,全面体验他们的宗教生活,知晓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以我的真诚以及对他们的尊重,与一大批出家人结成朋友,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得到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我觉得,经历了对这两个领域的采访,今后什么样的采访也不再是难事。

  接着是思考。佛教文化、道教文化,都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蕴藏了人类对于宇宙、生命以及人类未来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作家表现这些领域,必须站在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的高度,对宗教现象、教义做出自己的判断与理解,写出深意与新意。譬如,《双手合十》的主人公是一位有修为、有追求的青年禅僧,我让他最后提出了“平常禅”的主张。《乾道坤道》的主人公在美国参与人类基因测序,而后回国成为职业道士,把科学与宗教放在一起思考。这些“高难度动作”,在读者中间引发了好评。

  最后是情怀。我认为,要写好宗教文化题材,作家的情怀至为关键。你可以不认同教徒们的信仰,但是你一定要具备宗教文化特有的悲悯情怀,要充分认识人世间的苦难、思考人类的烦恼所在,让作品释放出善意与良知,让读者感受到心灵上的抚慰。这不仅是一个作家的职业道德,更是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