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王离湘:创作更多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秀作品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心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22日07: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离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这些英明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文艺创作前进的方向。

  河北省正处在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期。近年来,全省文化艺术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今年,艺术精品屡屡斩获国家级大奖,反映出我省艺术精品生产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概括起来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河北地域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这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二是河北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精诚合作、不懈努力与追求,这是创作的内在动因;三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对艺术精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大,这是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动力。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先进省份相比,我们在精品生产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是:在全国传得开叫得响、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还不多见,像裴艳玲、边发吉那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家还不多,市场营销体系还不健全,艺术精品的市场号召力还不强,在艺术生产中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和现象如果不认真研究,并在艺术创作中予以纠正,势必会妨碍和阻滞艺术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到艺术精品持续产生的后劲,影响到我省文化建设历史的进程。所以,必须认真研究遵循艺术生产规律、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一

  必须研究和遵循艺术生产规律。艺术创作是一种审美性的精神劳动,是通过艺术形象塑造来认知世界的一种方法,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与鉴赏者的心灵沟通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实现其引领社会、诠释人生、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社会目的的。所以,艺术创作必须要善于塑造血肉丰满、情感充沛、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用作品来感动人、警醒人、激励人、抚慰人。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力戒主题先行、题材决定的创作倾向,反对口号化、概念化、公式化、宣传化的应景之作和应命之作。要始终把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放在首位,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抒写。之所以一些艺术作品存在“领导是基本观众、获奖是唯一目的”“排练为获奖、获奖就封箱”等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把人民的需求当做艺术的需要。这既是与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相悖,也与艺术市场规律相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艺术创作过程是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艺术创作冲动来源于对实践的认知和感受,作品创作完成后,又要回到实践环节去检验其真伪优劣,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历史过程。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离开了生活积累与阅历,知识就成了死知识,创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实践与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只有善于接地气,深入现实生活的第一线,亲吻时代生活的泥土,才能撷取时代最感人的脉动和最沁人心脾的芳香,去掉矫情、伪情和庸俗,多一些真情实感和责任,才能避免无病呻吟、滥竽充数的作品。所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依然是指导我们创作实践的不二法则。

  艺术创作必须要坚持“三统一”的原则。一是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要反对一味的标新立异,也要反对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既要反对盲目追求高投入大制作,也要反对大题小做、资源浪费。二是要坚持尊重传统与面向现代的统一,要善于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积极进行艺术创新,通过融合、嫁接、化合,求新求异求变,与社会合拍,与时代共振。三是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要突出主旋律,唱响时代强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文艺创作的主流。同时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尊重不同观众的不同层次的艺术需求,在艺术创作上要宽视野,多分众,既要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也要满足“小众”的文化爱好,追求雅俗共赏,关注“下里巴人”,兼顾“阳春白雪”。只有做到这三个统一,才能真正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艺术作品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有民族性、时代性、现代性。

  二

  必须研究和遵循艺术家成长规律。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生产的根本动力。尊重艺术家,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既是为艺术创作奠定人力基础,也是为精品创作培育根基,蓄积势能。

  对艺术家的培养和培育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养“成”,即对已经成名的艺术家要留得住、养得活、用得好;二是育新,即积极培养艺术新人,不断培植艺术创作的后续力量。

  要善于创造两个环境,一是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的风尚。艺术家是艺术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因为有了艺术家的创造才光辉灿烂,时代因为有了艺术家的辛勤耕耘才绚烂多姿。要敢于给艺术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让更多的艺术家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艺术家的蓬勃的艺术创造力。二是要努力营造有利于艺术家成长的宽松、和谐的环境。要善于为艺术家排忧解难,创造条件,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尊重艺术家的个性,保障其进行艺术创作的充分空间。同时要善于对艺术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艺术人格,提高人生境界,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家。三是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化利益分配机制改革,让优秀艺术家以人力资本、智力投入、技术占股等方式获得符合其艺术价值的应有报酬,确保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四是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培育文艺新人。要坚持眼前需要与未来需要、一般需要与特殊需要、长远需要与阶段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文艺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衔接有序,梯队跟进,造就符合文艺事业发展要求、符合我省的文化建设实际、能够肩负起时代使命的优秀文艺人才。

  三

  必须研究和遵循艺术市场规律。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艺术的发展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鉴赏,在很多情况下是以艺术消费的形式实现的。

  艺术产品的商品属性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社会化分工的根本意义就是发挥专业优势,提高生产效益,扩大社会财富。艺术家不生产粮食,不创造物质产品,他满足自身衣食住行和自我发展需求的产品,都是通过艺术劳动同其他产品交换来的。能否与其他产品进行交换,是决定艺术生产价值的前提。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产品的商品性。艺术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艺术消费,艺术消费是上一轮艺术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艺术生产的起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的循环往复;没有消费,艺术生产也就无法获得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因此,在文艺产品的生产中,必须要强调:

  第一,要积极面向观众,面向市场。要树立市场就是效益、观众就是上帝的生产理念,适应艺术市场由供、产、销到销、供、产的转变,认真研究市场,了解市场,解读市场,积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靠市场争得先机,靠市场争取主动,靠市场谋求自身的发展壮大。

  第二,要辩证看待两个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我们强调精神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必须应该看到,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反映。在市场交换过程中,没有离开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也没有离开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

  第三,要正确认识艺术产品的价值,生产有较高精神文化价值的产品。艺术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其精神文化价值,一般讲来,精神文化价值越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就越大,商品价值量和价格也就越高。那些潜心创作、凝结着艺术家全部心血和智慧的作品,自然也会赢得市场的青睐和观众的垂青。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社会、研究生活、精心创作、精良制作,以艺术精品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赢得效益。

  第四,要不断优化市场环境,为优秀文艺作品铺好路开好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离开健康有序的市场基础,文艺市场也就不能发展和繁荣。要在培育开放、统一、活跃的文艺市场的同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整顿,治理和取缔黄、赌、毒绝不手软,以法治机制保证健康文艺作品获得市场效益,实现文艺产品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艺术、艺术家、艺术产品,必须正确面对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需要,尊重艺术产品的商品性,树立“消费-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的生产机制,通过市场环节实现积累,达到扩大再生产、壮大企业的发展目的。

  四

  遵循“三个规律”,促进文艺繁荣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市场的三方面规律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这三个方面不可或缺。其中,艺术家是人的因素,属于主观因素;艺术市场是外部环境,属于客观因素;艺术作品是内容更是核心与根本,是体现艺术家主观思想并流通于艺术市场的本体。艺术作品使得艺术家与艺术市场相关联,艺术家与艺术市场通过艺术作品达到统一协调。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市场,是我们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解决好这三方面的问题,认识好这三方面的内在的基本规律,才能使我们的艺术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要使这三方面规律统一协调,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二次会议精神,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环境下文艺创作生产的文化管理新理念,持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注重“两个效益”,开拓“两个市场”。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轮驱动,抢占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份额。文艺作品呈现要做到既叫好又叫座。这就要求艺术创作生产既要注重艺术性,也要注重娱乐性。缺少艺术性,作品就不能够引导和提升社会整体审美;缺少娱乐性,作品就会失去大部分普通观众,也就是市场。艺术作品要达到艺术与娱乐的和谐统一,做到寓教于乐。我们当前的文化单位是多体制的,既有事业单位,也有国有企业、民办企业,对于这不同类型的单位,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一视同仁,既要重视体制内的艺术创作生产,也要积极扶持体制外的生产、演出工作,积极探索国有文艺院团与民营资本的合资合作的新路子,要在全社会树立艺术家文化自觉、自信、自立、自强,鼓励他们创作出丰富的艺术作品。

  ——以名人、名品带动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品牌就是力量,优秀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吸引力和凝聚力量,我们要努力打造属于河北的知名艺术家、艺术作品、文化品牌,多措并举,实现社会文化整体繁荣。譬如对于裴艳玲及其艺术要抢救性保护,从剧目传承、音像资料、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着手,积极开展工作。同时要结合社会资本,建设裴艳玲艺术大厦、裴艳玲艺术学校、裴艳玲艺术基金会等,放大品牌效应。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开发以边发吉为领军的河北杂技艺术,以田春鸟、张惠云、许荷英等为代表的河北梆子艺术,以刘秀荣、罗慧琴、张俊玲等为代表的评剧艺术及石家庄丝弦、保定老调、唐山皮影等等河北地域优秀艺术品牌,使之成为我们文艺工作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奋斗方向。

  ——营造文化发展的优良环境,活跃艺术人才市场,活跃艺术家市场,活跃艺术品市场。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对于艺术生产力有着强大的推动促进作用。文化发展的环境既有外部环境也有内部环境,从外部讲,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整体环境就是文艺发展的大环境,我省所倡导的“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和谐稳定,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发展与生态环境要求,同样适用于我省的文艺发展创作。从内部来讲,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适度的创作环境、积极文明的竞争环境,都会对艺术创作生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健全与完善适应市场条件的运行机制等等,这些环境的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培育。在环境的不断改善中,越来越多的优秀艺术人才、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人民的文化生活与生存环境也会受其反作用而不断改善,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本文作者为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