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新生活与新视野(雷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21日10:59 来源:文艺报 雷 达

  东莞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不仅建成了规模可观的东莞文学艺术院,还设立了签约创作项目,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吸引了一大批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作家,使得东莞成为作家们不时聚居的重镇之一。东莞文学艺术院的几届签约,为中国作家第一村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位于东莞市东南部的樟木头镇,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文化条件,又成为作家们居住和创作的首选地。

  樟木头不仅是广深、京九铁路,莞惠公路和东深公路的交会地,交通非常发达,镇内又有著名的“观音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它不仅有数百年历史的以麒麟舞为主的客家文化,还因其工业发展快、房地产发达、商贸业兴旺,被人们誉为“小香港”。它属于一个文化交会、梦想交会的地方。它之所以成为作家们体验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快速发达的工商文化的一个新的基地,不是没有来由的。种种因素的合力,促成了“中国作家第一村”于此成形。

  从我眼见的事实来看,“中国作家第一村”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群落——作家们事实上散居在樟木头镇上各个不同的楼盘里,而“作家村”是一个统称。它的形成甚至连作家们本人事前也没有想到;它并无任何人为策划的痕迹,既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制造新闻,它完全是今天中国现实生活发展和作家创作方式多样化所带来的一个新现象。当然,这与来这里不定期居住的作家们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樟木头镇优异的自然和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比如,王松、雪漠、葛水平、唐达天、丁燕、郭严隶等一批作家和我一样,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北方,对南方特别是岭南地区有一种地域和文化上的距离,但正是这样一种距离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了解的热望。他们来到这里,与这里的文化发生碰撞,继而对这里产生强烈的亲和感。从文化上来说,是丰富甚至再造了一个新我。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可喜可贺的,它将带来创作上的新气象。陈启文、王十月、南翔、刘芬等人情况虽略有不同,他们是南方人,但他们依然感受到不同于原有生活视野的新撞击,时时引发创作的冲动。

  “中国作家第一村”的正式成立对定居于此的作家们来说是一个喜讯,它同时赋予今天作家的创作方式以一些新的含义。所谓“第一”,是指“作家村”这个独特的作家群落在全国出现尚属第一次。其次,虽然中国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但以“作家村”这种独特形式集约,作家的实力如此之强,人数如此之多,目前在全国还找不出第二个同样的地方,所以称它为第一村是名副其实的。

  我们看到,在人口频繁流动的今天,作家的流动、人才的流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一些专业作家流向高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作家流向了发达地区,而各地文学院设立签约作家的体制也使作家不停地在流动。“中国作家第一村”的成立,试图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肯定中国作家创作和流动的新方式,这对文坛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在国外,也有过很多著名的作家村和其他艺术家村,如意大利的圣塔·马达伦纳,那里没有豪华的别墅山庄,却能吸引操各种语言的作家千里迢迢到来,成为意大利名副其实的国际作家村。其实那里仅有一座废旧古堡、一座小教堂、一幢瞭望塔和一座谷仓,其余都是旷野和山林。它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那里产生了意大利著名作家格雷格·冯·瑞佐瑞,还因为那里特殊的地理环境能够激发起作家的创作灵感。在那里,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作家面孔出现。马达伦纳作家村的现状告诉我们,樟木头镇或许将会成为一个作家云集的地方。

  必须看到,虽然作家村的形成带有自发的特点,具有某种偶然性,但它的得以成立,日益壮大,活跃于当今文坛,取得突出的业绩,却是与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联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曾专程到作家村调研,他说,樟木头这种重视文学艺术、吸引文化人才的形式,是一种好的“东莞现象”,值得肯定和学习。他希望樟木头镇继续管理好、经营好这个作家村,使这里成为广东省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基地。东莞市原文联主席林岳、现任主席刘锦明十分重视文化发展,富于远见卓识,而樟木头当地真抓实干的领导如李满堂、蔡献军、詹振锋,以及文广中心刘东风、村办陈昕等人,都对作家村的建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在此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值得大力肯定的是,作家村的作家们在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创作成绩和积累了初步的创作经验,在新的生活方式下,他们确实展现了创作上的一片新视野,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深入基层、企业、工厂,动用自己的生活积累,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写出大量时代感强的新作。这几年,出于创作的需要,作家们进行了大量的采访,甚至扮成打工者,让人认不出来,从而使得创作不隔、不浮、不轻飘,原创力丰沛,有第一手的清新与鲜活,真实性大为提高。例如王松的《八月桂花香》,郭严隶的《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王十月的《无碑》《国家订单》《寻根团》,丁燕的系列散文《她在东莞》——大部分涉及到打工妹的艰辛生活,还有陈启文、刘芬的很多散文,都有强烈的现实感,可以说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在作家村民笔下,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动面貌。陈启文的长篇小说《江州义门》,写陈氏家族的漫长衍变史,有很高的人文价值;葛水平的长篇小说《裸地》,大气而凝重,语言风格独特,被誉为一首中国乡土的风俗诗;又如曾小春的儿童文学,深沉、洁净,有一种无惧苦难的美感和道德力量。

  三、写作中新的主题不断涌现,作家们明显感到时空观的扩大与创新的灵感。这也就是创作中出现了新视野的表现,加入了新的南方元素,作品中常有南与北的文化交会和碰撞,比较与差异,使得审美宽度和艺术魅力大大增加。例如雪漠,曾以大漠三部曲知名于世,这3部作品扎实厚重,是公认的写中国农民的力作,但也暴露了作者对故土之外大世界了解不够的弱点,他来到作家村,长期定居于此。连续写出了《西夏咒》《西夏的苍狼》,还有藏传佛教著作《光明大手印》4部。他在宗教与文学两条轨道上行进。新作《无死的金刚心》,试图把宗教与文学结合。这里都可看出作家的明显变化。丁燕从新疆迁到樟木头,变动之大令她感慨万端,在创作上出现了一个喷涌期。她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从哈密到东莞》长文,受到广泛好评。她的长篇纪实散文集《她在东莞》,内容丰厚,包含了以各色劳动者为主的女性人物,深入到她们的心灵世界,十分感人,可说是一部时代人心的动人纪录,不久将出版。唐达天是国内有名的畅销书作家,以往他的人物往往来自西部,长篇小说《沙尘暴》便是描写西部农民的力作。他到樟木头后,他的小说人物和情节显得更丰富了。他写打工仔创业史的《创业狼》发行量大,现改名《突围》重版,正在将其改编成30集电视剧。

  四、力戒浮躁,沉下心来,甘于寂寞,使得好作品源源不断。作家村村民普遍反映,到樟木头后,生活比较单纯,干扰少,除了偶有村民聚会,平时都是自己写作或深入生活,时间利用率高,因而心静,特别能“出活儿”。早几年王松一个多月写三个中篇的事已成佳话,现在常住村民像陈启文、丁燕、王十月、雪漠、唐达天,几乎每人每年都要写到45万字左右,有的还更多,产量惊人,质量也高。王十月采取每周六由广州坐动车回樟木头,关起门来,连续写两天,周一早晨再返回广州的方式。作为邻居,丁燕有时散步看到王十月家灯光,意识到人家正在勤奋创作,于是立刻跑回去继续写,出现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动人情景。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作家汇集于樟木头镇,也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从这里诞生,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读者。我们期望,“中国作家第一村”作为一种积极的文化力量,在繁荣文艺创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在文化新城东莞和文化名镇樟木头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它必将成为东莞乃至广东的一张著名的城市名片,对于城市精神、城市气质、城市文明,以及城市知名度的提升都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