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用文学艺术彰显云南精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14日10: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郑明
从左至右依次为电影《杨善洲》、电视剧《木府风云》、舞蹈《云南映象》海报从左至右依次为电影《杨善洲》、电视剧《木府风云》、舞蹈《云南映象》海报

  “云南精神”的本质是云南的文化精神。而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凡是优秀的云南文艺作品不管是在主流文艺渠道还是在演艺传播市场中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正是云南精神的价值导向作用的体现。

  云南精神的提出,是对云南地理、历史、人文的时代性总结,整合了我省思想资源,提升了精神境界,是具有云南特色的时代精神

  秦光荣书记在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用“高原情怀,大山品质”八个字高度概括提炼为“云南精神” 。云南山区占93%,仅有7%的平地坝区,被称为“隔山喊得应,望山走死马” 。秦光荣同志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地理与人文的联系、云南与世界的视野,将云南的地理、历史、人文诸要素,综观时代变革、社会发展的伟大进程,通过人格化的提炼,科学概括、高度浓缩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简言之,“高原情怀”就是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就是坚定、担当、务实。

  从地理上看,云南精神来自云南大地的物化天成。云南高原的博大和壮美,亘古以来,受到原住民和外来者深情的热爱,他们共同开发了这片大山起伏的红色土地,在这里繁衍生息、薪火相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民族,高原大山成为他们最大的“宗教” 。正是以高原情怀看全球,上世纪末,云南提出并努力推进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党中央、国务院确立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从历史上看,云南精神来自多元文化的交流。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云南虽被群山阻隔,但并没有远离中华文明,甚至恰恰相反,中原文化很早就传入云南,而且,古代中国途径云南打通了南方丝绸之路。云南形成了古老的开放传统,曾经是中华文明与外界文明交流的地理节点。早在遥远的古代,云南的开放,因其地理的原因,确实比其他地区更为艰辛。南方丝绸之路无疑是马帮耗尽数百年时光开辟出来的,尔后,因大山与内地的阻隔,云南先民修建了第一条通往越南的滇越铁路,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邮电局,第一个水力发电站,在抗日战争时期还修建了与缅甸相连的滇缅公路,云南各族人民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驼峰航线抒写了中美团结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动人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对内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对外传播中华文明,与海外开展多元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

  从人文上看,云南精神富于文化品格的涵养。云南精神的形成,地理是环境要素,历史是时间要素,而在众多要素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就是人文要素。云南先民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在马不停蹄的文明交流中,在艰苦卓绝的探索创造中,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已经内化为血脉,在每一个高原儿女血管里流淌,并且代代相传。古往今来,云南人民无数优秀儿女,诸如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王德三,人民音乐家聂耳,大众哲学家艾思奇,坚守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杨善洲等等,他们的丰功伟绩或平凡事迹,无不折射出高远开放云南精神的光辉与亮色。

  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向全省无比庄严地发出彰显“云南精神”的号召。通过以上解读,不难看出,云南精神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将来的科学引领,可谓立足现实、承前启后,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全国不少省区市都对自身精神进行过提炼、概括、归纳和总结,云南精神整合了我省思想资源,提升了精神境界,是具有云南特色、本土属性的时代精神给人以鼓舞的力量,昭示人们发扬光大,为云南人所创立的云南精神而自豪。

  云南文学艺术的创造,是对云南精神的漫长历史岁月全方位展示,丰富了内涵,拓展了外延,生动地彰显了云南精神

  依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尚无文字记载的古代云南,已有艺术品揭示了云南精神的部分内涵。作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文物界的“两次惊人发现”之一,云南玉溪江川李家山出土文物“牛虎铜案” ,被称为“古代青铜器杰作、国之魁宝” 。这种用于放置肉祭品的礼器,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件艺术品,其规制与气度、工艺与审美,正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展示。

  追溯关于云南较为久远的文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辞赋甚至楹联,都揭示了云南精神的丰富内涵。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元代教育官员王昇的《滇池赋》 ,谓“滇池气象之宏伟,难以言语而形容”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滇二十二个月,写下二十多万字的《滇游日记》 ,向世人展示了云南高原、大山之美;至于清代孙髯所撰《大观楼长联》 ,通过五百里滇池,写出了云南高原之宽阔、大山之厚重。

  至现当代,无数云南文学艺术作品,自觉或不自觉地拓展了云南精神的外延。云南玉溪人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 ,在救亡图存的民族苦难中激发了国人的斗志、勇气和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代国歌并最终确定为国歌,唱出了民族大义和国家认同。这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另一种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 ,冯牧的《滇云揽胜记》 、李广田的《春城集》 、晓雪的《大黑天神》 、张昆华的《蓝色象鼻湖》等散文、诗歌,和近年来云南作家黄尧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纪实文学《世纪木鼓》 ,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 、于坚的《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彭荆风的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 、雷平阳的诗歌《云南纪》等小说、诗歌、报告文学,获得骏马奖的布依族作家潘灵的长篇小说《泥太阳》 、布朗族作家陶玉明的散文《我的乡村》 、回族作家叶多多的散文《我的心在高原》 、傈僳族作家李贵明的诗歌《我的滇西》 ,以及唐似亮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报告文学《大道健行》 ,等等,无一不是对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全面再现和生动塑造。作为践行云南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报告文学《大道健行》中,杨善洲坚守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完美形象打动和感染了无数读者。作为原生态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云南舞蹈家杨丽萍领衔制作的歌舞剧《云南映象》 《云南的响声》 《孔雀》和原生态歌唱家李怀秀、李怀福等,都是文学艺术对云南精神的艺术再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影《五朵金花》 《阿诗玛》 《山间铃响马邦来》到当代的《中国远征军》 《滇西1944》 《金凤花开》 《我的团长我的团》《翡翠凤凰》 《木府风云》等等在云南摄制的一大批影视作品,同样是云南精神的生动再现。

  长时期以来,引起全国关注的以丁绍光、袁晓岑、王晋元为代表的云南高原画派,刀美兰、杨丽萍艺术精湛、独具魅力的民族舞蹈,云南歌手在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成为获奖专业户, 《五朵金花》的演唱者黄虹、杜丽华,有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以及“昭通文学现象”和“昭通作家群” ,这些都有力地印证了文学艺术创作与文艺工作者脚下的土地之间的关系。我们文学艺术的血脉流淌在云南高原,文学艺术的根扎在云南大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不但为云南提出了“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作为核心内容的云南精神,也带头用文学艺术形式讴歌和礼赞云南大地和云南人民。 《云南美》 《永远的香格里拉》 《七彩云南》等脍炙人口的歌词成为新时代云南人的“民歌” 。

  实践云南精神应该成为云南文学艺术界的自觉,要用云南精神筑就云南文艺的精神家园,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云南精神”的本质是云南的文化精神。而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五彩缤纷又生机勃勃的一员,因为拥有众多风格迥异、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而享誉世界,被誉为“亚洲文明的十字路口” ,根植于云南各民族长期历史环境,是各族人民劳动、生活、文学艺术、伦理实践的结晶,可以说“云南精神” ,是云南多民族文化的特质、风骨与灵魂。

  (一)表现和弘扬云南精神,是文学艺术创作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根本途径。文学艺术视野里的云南精神,就是云南的风韵,云南的脉搏,云南的脊梁,云南的灵魂,云南文艺的旗帜和本质,也是构建文学艺术价值的核心、方向与动力。要维护云南文艺的正确价值导向,就必须大力表现和弘扬云南精神。这是发展云南文艺事业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也是一切主流文学艺术的崇高使命。新时期的云南的文艺作品要履行和实现自己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就是要不断用艺术精品奏响时代的主旋律,以文艺画卷反映时代的新风貌;不断用文艺作品镌刻伟大变革的历史足迹,描绘人民群众的英雄业绩;不断反映沸腾的现实生活和崭新的社会实践,表现时代的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断通过具有艺术魅力和时代内涵的人物形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断以文艺特有的功能和力量,给人民以美感和激励、给改革以礼赞和促进、给生活以光彩和韵味、给时代以讴歌和驱动。这种要求正是《木府风云》《金凤花开》 《中国远征军》 《杨善洲》等一系列文艺佳作得以成功的奥秘所在。

  (二)云南文艺的发展繁荣,必须坚持文艺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相结合。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是文艺创造的精髓。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艺百花园和云南历久弥新的文艺创作实践启示我们,一切文艺创造、文艺形态、文艺作品,不论其表现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式、具有什么特点、追求什么目标,其在最终意义上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精神追求。古往今来,凡是被历史记载、社会肯定、大众认同的文艺作品,其在本质上都应具有这个特点并能够发挥这种作用。 《论语》里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否则,只“陈其数”而“失其义” ,写得再多也不会有什么价值。在这里,“义”对于文化创造来说,既是价值导向,又是精神追求。缺乏精神含量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从当下的一部分流行文化来说,并不是作者缺乏才华、知识、技能以及对艺术创新的激情、向往与追求,也不是缺乏基本的创作环境、条件与资源,而是缺乏科学、正确、积极、先进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

  (三)弘扬云南精神,文艺家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自觉营造属于全社会的精神家园。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反映社会主流、反映社会变革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并在创作实践自觉弘扬云南精神,全力以赴地、满怀激情地去体验、感觉、积累、升华对当代社会变革的认识。通过倾心表现云南、深情赞美云南。反映我省各民族团结、友爱,艺术魅力的文艺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任何内容与形式的文化和文艺,只要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就都应当具有这样的功能和发挥这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云南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具备正确的价值和意义。文艺作品是最具有活力和魅力,也最有群众性和影响力,最容易深入人们的思想、性格和灵魂中,在受众审美中自觉地接受和喜爱。

  近年来《云南映象》 《吴哥的微笑》《孔雀》等一系列民族舞台剧成为蜚声海外的演艺精品, 《木府风云》 《金凤花开》等云南题材影视剧在全国的热播,这些都是云南精神所积极倡导和表现出来的信号。事实证明,凡是优秀的云南文艺作品不管是在主流文艺渠道还是在演艺传播市场中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正是云南精神的价值导向作用的体现。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其授奖理由提到,莫言以山东“高密东北乡”为据点,拓展了他的文学版图,并称他的作品充满了“返乡”和“怨乡”的复杂情绪。这也表明,对于文学艺术创作来说,本土性更具独特价值。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云南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当云南精神成为文艺家、文艺工作者的自觉之后,全省文学艺术界应当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和优势,成为书写这新时代大诗篇的文化先锋和骨干力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 ,大力反映和歌颂各族人民的奋斗业绩和精神风貌,一定能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更具本土性和独特价值的文学艺术精品力作。鼓舞人们为七彩云南的明天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